你会怎么做?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30日 13:51    编辑:fashion    来源:健康女性 奢尚网 » 品牌

王伟伟

纠结、苦恼、辗转反侧……举棋不定时,别打开手机或电脑。从现在起,终止向外求助,连通生活中最重要的顾问:你自己。

碧昂丝、哲学家尼采、《怪奇物语》中的鲍勃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是马克杯、T恤、“拼趣”论坛、枕头套上的宠儿,经常被召唤客串军师,引导大众走过“决定的烦恼”。

我们懂的。从表面上看。“××(此处插入姓名)会怎么做?”是一个有趣的文化比喻,属于模因的范畴,然而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一种不容乐观的现实趋势:轻视自己的直觉与辛苦获得的经验,反而对无关紧要的旁人的意见视若珍宝。

专家表示,除了向文化偶像请教,我们还通过社交媒体,征集所有人的答案。只需点点鼠标。就能把问题众包给“脸书”上的878个粉丝,轻松又简单,何乐而不为?从生理上说,与网络建立连接恰恰削弱了决策的能力。割断了我们与直觉的纽带。直觉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不容小觑的能力。有了它,我们可以甩开无休止的“假如”,果断采取行动。可惜在现实中,很多人秉承“外事问谷歌,内事问百度”的原则,对直觉不屑一顾,后果可想而知:越来越依赖他人,自信心下降,导致更糟糕的人生选择,恶性循环就此展开。

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后果,对吗?于是我们请教专家,采访真实的女性,教你如何掌控体内的智囊团,把握那些年被我们忽视的第六感,帮助你搞定大小难题。从今往后,你的人生你做主!

朋友,你听说过“肠脑”吗?研究揭开了一项凉人的事实:原来我们的肚子里还藏着一个大脑。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在此安营扎寨。传送与接收脉冲,记录经历,对情绪做出反应。神经传递素将这些脉冲与信息传至大脑,随即出现生理反应,例如起鸡皮疙瘩、感到胃部阵阵难受。科学家给这些感觉取了一个名字:躯体标记。当不确定降临时,它们就会登场。

例如,你走出面试房间,自言自语:“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同时胃里却翻江倒海。这可能是肠脑在提醒你,工作的事有“蹊跷”,哪怕理性大脑试图说服你。纸上的字字句旬有多完美。

28岁的安迪·德梅尔是纽约的一名图片编辑与制作人。在杂志社重组中。她和另外50名员工被炒鱿鱼。此后她成为自由职业者。“当时大脑告诉我,稳妥为上,再找一份全职工作。身体里的一个声音却不断说,联系之前的客户,看看能不能开辟自己的事业。”只要一冒出找新工作的念头。她的心率就会飙升,胃绞痛,大脑开始打转,焦虑找上门来。“有时候,这些症状让我心神不宁,无心工作。当我投身到自由职业中后,不适感便渐渐消失,自信又回来了,最终我走上了通畅的职场大道。”

虽然很多肠胃信号并未转化成有意识的想法,但它们对你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潜意识信号如何帮助人们做出更有利的选择,成为众多研究者探索的方向。以手掌出汗为例。在一项研究中,参试者被要求在两堆牌中做出选择。他们需要玩到大约第50张牌,才能推算出哪张牌的胜算更大。然而在摸了大约10张牌后,他们的手掌在遇到好牌时就会出汗。

当然,手掌出汗也可能是恐惧或焦虑的表现。很多标记具有双重含义:发抖可能是暗恋某人的粉红泡泡,也可能是对公开演讲的畏手畏脚;脖子后面的刺痛感或许与兴奋画上等号。抑或是危险的预兆。霍普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大卫·迈尔斯博士称,假如黄昏时分,你去公园散步,感觉“汗毛倒竖”,别大意。“其中包含了生物意义。在进化中。能迅速、准确判断周遭的人更有可能存活,留下后代。”别问为什么,身体知道。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肠神经系统不只是负责消化,因为我们发现这个“第二脑”被牵连到了各种各样的脑疾病。例如,在帕金森病中,运动和肌肉控制的问题是由脑中产生多巴胺的细胞损失造成的。不过,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黑考·布拉阿克已发现造成损坏的蛋白质团块,称为路易体痴呆体,在肠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中也显示出来。同样,在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脑中发现的特色斑块或纠结也出现在他们肠子的神经元中。自闭症的人易患胃肠道的问题,这被认为是由相同的大脑中影响神经元的遗传突变造成的。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潘卡基·帕斯理晗说,虽然我们只是刚刚开始能够理解两个大脑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但肠已经给大脑的病理提供了一个窗口。“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讲,能使用肠活检做出诊断,以及监测对治疗的反应。”

第二个脑的细胞甚至本身可作为一种治疗。有一个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涉及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大脑来补充丢失的神经元的干扰实验。从脑或脊髓采收这些细胞并不容易,但现在神经干细胞已在成人的肠内发现。这些理论上可以使用简单的内镜肠活检来获取,提供现成的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实际上。帕斯理恰的团队现在计划要用它們治疗包括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

仅供娱乐……

问:我的新年计划是什么?想象一下。文化偶像(真实与虚构的)会如何作答。

抓经经验的手

直觉的力量很强大,当直觉与你对世界的了解强强联手,更是所向披靡。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学家、教授乔·帕尔森心博士表示:“大脑如同一个庞大的信息库,有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信息是以人生经验为基础的。”事实上,被我们贴上直觉标签的东西,往往是直觉与知识的二合一。迈尔斯指出:“从顶级外科医生到棋手,再到机修工,经验让所有人拥有关键的预感,让人们相信自我。”

当重大的选择摆在面前时——是否买房、要不要接受工作、该不该和他分手一这一组合便在无形中开启了工作模式。试想,你刚走进考虑租下的公寓,浑身就起了鸡皮疙瘩。(推窗见海!采光一流!住在这里太惬意了!)美中不足:坐落在喧闹的街上,租金太贵。你渴望拥有它,担忧却也悄悄冒头一因为在内心深处,你知道自己睡眠很浅,何况老板刚刚发话,今年别想涨工资。大脑数据库与直觉通力合作。交出了完整的答卷。

26岁的艾丽莎-弗南德兹·阿瑞斯辞去了第一份全职工作,告别家人和朋友,只身搬到巴黎。她回忆道:“20岁出国留学的目的地正是巴黎,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再次感受巴黎的温度。回国后每天早上醒来,我都觉得大部分的自己还在沉睡。”她利用春假,踏上飞往巴黎的航班,通过面试,找到了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接着回家收拾行囊。“大多数朋友都说我疯了,父母更是火冒三丈。改变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最后我找到了一直尋觅的东西:我自己。”

“跟着感觉走”听起来潇洒,做起来谈何容易。在社会中,人们更看重理智,冷落直觉。好在,打造直觉肌肉不是痴人说梦。

秘诀是什么?首先关掉所有电子设备,如同冥想一般安静地坐着。深呼吸,问自己面临的两难抉择。用洛杉矶精神病专家、《情感生存指南》作者朱迪斯·奥尔洛夫博士的话说:“你要进入一种中立的情绪状态。让信息逐渐浮现。假如你拿不定主意开始约会的那个人到底是不是真命天子。注意当你想起他时,你的精力是何感觉。是上升还是下降?如果下降,问问你自己原因。是他在某些方面耗费了你的精力吗?你是否感觉兴奋而积极?这是让他走进你生活的好预兆。”别让小缺陷跳出来捣乱(人无完人)。不给有意识的理性干扰你思想的机会(朋友们都爱他,他是个好人……尽管我对他不是太来电,我觉得爸妈不会喜欢他)。

还可以试试事后法,假装木已成舟。感觉如何?与贫困潦倒的朋友绝交后,你有没有如释重负?递交了辞职信,你是否感觉肠子都悔青了?设想决定后的情形,听听身体怎么说。手出汗了吗?头开始痛了没?

专家还贡献了另一个策略:睡觉。研究发现,大脑在睡眠中沉淀,可以促使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此外。千万别低估了户外的力量。奥尔洛夫介绍:“有一种技巧叫作接地,即赤脚行走,分享来自地球的电磁信号。”一切将你和大自然相连的东西——树、青草、河流。都能帮助你接通直觉的频率。

在详细探究自身反应后,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朋友,或者发挥理性思维,列一张优劣对比表,回想类似情形。与匆匆开始全民投票相比,在此基础上请外援能得出更理想的结果。毕竟,别人的建议再好,怎么可能好过自己的呢?再见,“我问”。你好,“问我”。

屏蔽直觉!何时是直觉的禁区

第一天走进新办公室。忐忑不安。“不!这个决定太糟糕了。我应该待在以前的公司!”在担忧与焦虑唱主角的情况下。可以抛开第六感。与其假设这些直觉是真实的,不如换上理性的眼光:如果你做了跳槽的决定——或者订婚、搬去其他城市—一反复审视各项理由。给直觉平静的时间。大卫·迈尔斯博士表示,科学已经多次证明,下列情形中的直觉不靠谱。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