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病就爱潜伏,妈妈们要提高警惕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7日 01:22    编辑:fashion    来源:母子健康 奢尚网 » 品牌

治病靠医生,而及时发现疾病信号靠的却是家长。不过,妈妈们光细心还不够,有些疾病症状非常隐蔽,如果不提前认识它们,并提高警惕,就很容易导致小病酿成大疾,并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NO.1 泌尿系统感染

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有可能会损伤小宝宝的肾脏。泌尿系统感染后,宝宝常常并没有明显的尿痛、尿频症状,却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与消化道有关的症状,这可能会转移父母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病情。如果感染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因此需要留意早期信号。

【早期信号】

蹊跷的发热: 宝宝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这是可能患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之一。

呕吐和哭闹: 尤其是对于女宝宝而言,发生泌尿道感染后,会出现呕吐和持续不断的哭闹。

尿液改变: 尿液可能出现异味甚至臭味,可能会变得混浊,尿布上颜色加深等,这些都是尿路感染的症状。

尿频: 有些宝宝会出现尿频、尿量较少的现象,妈妈需要不停地更换尿布,如果是这样,妈妈就要留心。

体重减轻: 泌尿系统感染常伴不明原因的发热,还可能出现生长迟滞或体重减轻现象,如果宝宝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呕吐、腹泻等,就应该怀疑泌尿道感染。

NO.2 中耳炎

中耳炎会导致宝宝听力下降。其症状很隐蔽,孩子又不会说或说不清楚,且中耳炎的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家长常常误以为只是感冒而没有加以留意,贻误治疗。

【早期信号】

发烧:发烧是中耳炎的典型症状。如果宝宝发烧37.5℃以上持续3天,且吃了退烧药也不起作用,就要考虑患中耳炎的可能。

挠耳朵:如果宝宝常常用手抓耳朵,尤其是1岁以下的小宝宝,妈妈需要警惕。

哭闹不安:如果宝宝感冒了,却不愿意躺下,哭闹不安,还可能拒绝喝奶或吃饭,妈妈也要怀疑宝宝是否耳朵有问题,因为耳朵中液体的压力会使孩子在平躺或吞咽时出现很强的疼痛感。

对声音不敏感:无论是看动画、听歌曲,还是玩玩具,总喜欢把音量开到最大,且对呼唤反应较迟钝,妈妈就需要警惕,是否宝宝耳朵有问题了。

耳朵积水:急性中耳炎发作时,中耳内会积水,进一步发展到鼓膜穿孔时,会有黄色的分泌物流出,如果孩子耳朵出现这类现象,就要特别小心了。

NO.3 弱视

弱视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致使很多患弱视的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发生率高达3%。弱视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学龄前,如果超过12岁,治好的几率就比较小了。弱视时眼睛并没有问题,矫正视力却低于同龄儿童。

【早期信号】

喜欢眯眼:看东西时喜欢眯眼,并向物体凑近看;眨眼次数增多;脚下常常被小东西绊倒。

揉眼睛:宝宝频繁地揉眼睛。

看不清物体:看东西时喜欢凑得很近,不能看清近处物体,甚至不远处也看不清。

看东西姿势异常:宝宝看东西时头位异常,比如喜欢抬头或是低头看。

不能稳定注视:孩子看物体的时候,眼球常常来回转动或者震颤,不能稳定注视。

发光点不在瞳孔中央:用手电筒检查宝宝的眼睛,会发现光点不在瞳孔中央。用手掌交替遮盖眼睛做比较,检查效果更明显。

NO.4 糖尿病

在人们的观念中,糖尿病是大人才会患的病,和儿童没有关系。这个错误的观念导致“小糖人”们的病情很容易被忽视。I型儿童糖尿病的症状常表现为腹疼、呕吐,最容易与胃肠炎、急腹症相混淆。

【早期信号】

嘴里带有果糖味:1岁以内的婴儿,吃奶并不少,却总长不胖,呼吸中带有糖果味,由于宝宝太小,多饮、多尿的症状不易被察觉,或症状不明显。

又开始尿床:2~3岁孩子,已经不尿床了,現在突然夜尿次数增多,或是又出现尿床现象。甚至有些大孩子多年不尿床了,现在又反复出现尿床现象。

反复发烧:有的孩子患上糖尿病后,食量并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低,体重有所下降,反复发烧、咳嗽等。

容易疲倦:孩子很容易疲劳,喜欢在家里歇着,拒绝外出,更爱选择室内娱乐活动,喜欢坐着,看电视时甚至躺着。

NO.5 多动症

大多数多动症的发病时间是幼儿时期,有的甚至是在婴儿时期,但大多数多动症直到孩子上小学后才被发现。因为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家长没有办法判断其性格和注意力是否有缺陷,甚至让医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发现这个病也是很困难的事。

【早期信号】

安静不下来:即便在看喜欢的书、动画片,孩子也无法安静下来,且其注意力集中时间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

爱发脾气:性情急躁,喜怒无常,有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否则马上哭闹。

爱摔跤:走路喜欢跑而不是步行,且经常会摔跤。

喜欢插话:别人谈话时,经常没有礼貌地打断;喜欢啃指甲、说谎话。

不计后果的冲动:和调皮孩子为了某个目的而淘气明显不同,患多动症的孩子行为盲目、冲动,常常不知后果和危险。

动作不协调:调皮的孩子通常思路敏捷、动作协调、记忆辨认能力正常,而多动症孩子则各方面差距较大。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