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电视节|警惕“伪文化”“伪现实”“伪正剧”!现实主义要回归关注公共生活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12日 19:49    编辑:fashion    来源:影视圈 奢尚网 » 品牌

导语

一年一度的上海电视节如期而至。开幕第一天,“文化自信”的话题引发业内热议。这一看似理论的话题具体落实到电视剧业内怎么看?电视剧品质与资本如何相互助推?

在电视节的首场论坛中,与会嘉宾们表示:文化自信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当代,“历史与当下的接通、当下与情怀的接通”是始终追求的方向;文化自信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自信,由内而外、根植于创作者的内心……

走自己的路“文化自信”

须有广度、高度与温度

慈文传媒董事长、总经理马中骏体会到的是,这些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文化自信正在得到不断的延展与体现。国内主要是从微博、A站/B站这些社交媒体来感受我们与受众的连通,国际上的变化更大。

过去中国的影视剧走出去还多是靠政府组织,而这些年最深刻的变化是,《欢乐颂》《琅琊榜》等都纷纷走了出去甚至被国外各种盗版。

“以往英剧美剧是我们的字幕组盗版过来,现在老外翻我们的剧的字幕不亦乐乎,想挡都挡不住。”这说明中国的文化走出去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只要有好的作品,就能不断地传播出去。

“文化自信”如何落实到电视剧的实践?本届电视剧“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毛卫宁强调,坚持文化自信,首先就要践行文化自觉。“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无论是在选材还是创作的方向上,要做到坚决、坚定、坚守、坚持。”

他拿德国今年拍摄的一部电视剧《救赎之路》举例:“男主角是犹太人,在1938年法西斯开始排犹的时候把两个孩子送到了英国,自己则通过一个证件到了古巴。一家人天各一方度过了二战。在二战后的找寻彼此,以及对法西斯对国家的迫害和各个方面的反思和反省,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内涵上,都非常震撼。”

他希望,我们的电视剧也能够有更多的这样的作品。

一部好作品,观众是会买单的。《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根植于每个创作者的内心。“在物质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的构建对于我们的民族以及走出去的重要性,尤为重要。”

在李路的作品中,体现较多的是温暖的时代性的作品。如果说2008年的《老大的幸福》写的是小人物大情怀的故事,展现了知足常乐以及家庭对集体的重要性,今年的《人民的名义》则表现的是家国情怀、体现了国家的担当。

在他看来,这些剧作中的情怀与使命,都与“文化自信“一脉相承,是文艺工作者回馈观众的追求。他表示,今后在创作方向上不重合,希望能够努力做到一种类型电视剧的标尺,作品具有一定的精神引领。

如今的热播剧之所以能横扫收视榜单,精良制作与精神内核缺一不可,这也使得立志做精品的制作团队从立项之初便集中精力从这两方面入手。比如正在拍摄的史诗大剧《宣武门》由著名导演王小康操刀,组建了金牌团队从音乐到造型都全方位精心打磨,并邀请老戏骨斯琴高娃、张丰毅等鼎力相助。

同时,这部戏选择以小人物的视角切入大时代,从一个玉雕艺术家的角色辐射到整个宣武区,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中国,将前后百年中华经历的种种都描绘出来,立意高远。从剧本、角色到制作层层控制品质,《宣武门》展示了当下制作业对精品剧作的执著追求。

同样是年度大剧,古装剧《将军在上》由侣皓吉吉执导,马思纯、盛一伦主演,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和田惠美担任造型设计总监。“奥斯卡+金马奖”金牌班底和行业领先的后期团队为本剧制作保驾护航。

该剧秉持“大制作”与“高品质”并驾齐驱,力求做到“恢弘”和“细致”,将由优酷进行网络独播,电视播出档期正在协调中。

电视剧品质与资本如何相得益彰?

作为平台方,在甄选电视剧上有哪些标准?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讲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需要能够有很好的结合,其出路就是坚持做精品化的剧场。王磊卿详细阐释了东方卫视选剧的标准:

一是都市气质,更多地去反映当代都市生活为主题的电视剧;二是大剧品相,一直秉持对于精品剧的执着追求;三是新鲜多元,希望能够给更多新鲜的元素、多元的类型以展示的空间。

在王磊卿看来,SMG近年来所选的不少古装剧、历史剧,无论是《琅琊榜》《女医明妃传》,还是接下来要播出的《那年花开月正圆》,都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审美,除了包含视觉上的诗情和唯美外,还体现了忠、仁、义等民族精神。“追寻温暖现实主义的整体基调不会变。”

王磊卿以当年播出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尽管当时播出这样一个陕北农村的故事,压力比较大,但效果非常好。因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奋斗的精神和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当下,中国人的奋斗是一脉相承的。”

在他看来,通过艺术化地处理这些社会矛盾,能够在各个阶层中形成很好的社会反馈与讨论,因而对当今时代依然起到了很好的呼应与反思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选片人,王磊卿也一针见血地讲出了当前电视剧市场上的三种“伪劣产品”:

一是“伪文化”,披着“文化自信”的外衣,譬如所谓的“历史名人传记”,但除了剧名相关外,内容上多由狗血桥段戏说,粗制滥造而成;

二是“伪现实”,找到当下的热门话题,但故事的核心内容还是玛丽苏、霸道总裁式;

三是“伪正剧”,迎合一些重要的宣传节点,号称“主旋律”,但并没有做相应的深入挖掘,内部制作粗糙不堪。

他建议,市场要坚决抵制这三类作品。

作为视频平台,腾讯今年提出了新的对外价值主张:“不负好时光。”希望能够把好的心情与正能量带给观众。在选剧标准上,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讲到,一是坚守正能量的底线,二是认真打磨的精品,三是要创新。

视频网站这几年发展迅猛,腾讯视频目前每天能够触达两亿用户量,每年平均要出250部电视剧,如何更好地希望能够在海量内容中帮助用户找到他们的细分最爱,是最大的挑战。“互联网不是线性排播,很多的内容要去满足在创新和时代审美上的用户诉求。”

她讲到,不要小看年轻观众的审美,对于一些跟风、粗制滥造的,看不出来故事逻辑与核心价值的,观众自己也会淘汰。今年腾讯还引进了一些军旅题材,以及迎接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我的1997》等。“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忘初心、不盲从、不浮躁,认真对待每一部作品。”

“现实主义”要重新回到关注公共生活

2017年上半年,《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欢乐颂2》《深夜食堂》等现实题材电视剧不断升温,加快了占领市场的脚步。关注时代、直面生活,切中社会痛点是这些剧引发观众共鸣的重要原因。

作为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毛卫宁也提出了如今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一些缺失。

“早期的电视剧比如《芙蓉镇》等,那时候的现实主义跟公众是相关的,是‘公共生活(包括政治的因素,也包括社会其他领域)。后来开始讨论‘日常生活,因此也出现了一大批以日常生活为类型的电视剧,再后来就到了私人生活。”

在毛卫宁看来,这是文化自信上的一种倒退,“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呼吁电视剧创作应该重新回归到关注公共生活,这才体现了文化自信。

慈文传媒董事长、总经理马中骏讲到,多元化、年轻化是今后主投的一个方向。“历史与当下的接通,当下与情怀的接通是始终追求的方向。”他透露,慈文目前一直在做的有《三体》,接下来的有《极速青春》,这一代人特别相信自己的理想和爱情,主创也是被这些情怀所感染,有了这种相信的能量。

知名编劇王丽萍目前正在创作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的升级版,对准“90后”结婚的那些事儿。“会更年轻、更好看,而非传统印象中的婆妈剧。现在90后结婚的也非常多了,会更贴近当下。”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