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梅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0~3岁小宝宝游戏的意义与特点,同时在如何协助小宝宝方面给父母们一些建议。
游戏之于儿童就好像水对生物体一样重要,很难想象,如果不能游戏,孩子们将要怎样过活。对于成人来讲,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带着休息和放松的娱乐目的,有着相对严格复杂的规则;而对于幼儿来讲,游戏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用游戏来积累经验,在游戏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同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的形式特点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游戏对孩子成长有多重要?
幼儿游戏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游戏对小宝宝的意义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知道小宝宝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还在不断熟练中,为了把手放进自己的嘴里,或者是为了可以双脚离地跳跃,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尝试,而这些尝试通常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
其次,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小宝宝们有着比大人更为强烈的情绪体验,他们会因为妈妈没有及时来喂奶而变得很愤怒,也会因为没有操控好积木而异常挫败,他们还会因为面临着不可控制的环境而感到焦虑……在他们发展出用言语来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之前,游戏成为表达情绪最有力的手段。所以我们就能理解小宝宝会望着自己的玩具时而微笑时而悲伤,或者是不停地重复某个游戏以获得更好的掌控感。
再次,小宝宝另一个不同于成年人的部分是,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区分主观体验和客观现实,在他们的幻想中发生着一些事情,而常常他们认为这些事情是真实发生于现实世界中的,通过游戏,小宝宝会慢慢地区分出这二者的界限。当他把一块儿积木藏到枕头下面,而后来又可以找到它,他就会相信这块积木并未如同他幻想的那样永远地消失了。
最后,游戏的一个重大贡献是,给小宝宝的攻击性一个通畅的表达渠道。我曾经在前面的文章中和妈妈们分享过,攻击性是天然存在于小宝宝的人格中的,如果小宝宝不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他就会觉得自己怀着某些坏的东西不诚实地在生存。并且我们已经知道,攻击性在能量层面几乎和创造性直接相连,我们要引导小宝宝把攻击性用到具有建设性目标的活动中,但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允许小宝宝表达攻击性。在游戏中攻击性的表达会更加安全与简单,减少初期小宝宝需要处理的对世界真实或想象的伤害的困难。
应如何支持孩子的游戏?
那么,在了解了游戏的重要性后,作为父母,面对小宝宝以游戏的形式探索自己与世界时,应如何支持呢?
首先,作为父母要充分地承认游戏的重要地位,当孩子表达出游戏的意愿,应尽量配合。小宝宝经常会因为游戏而拒绝父母的日常安排,比如吃饭睡觉。一般来说,小宝宝很难很快把自己的注意力有意识地进行快速转换,这个时候可能需要父母敏感地体谅孩子的需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从游戏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而不是要求孩子立刻结束游戏,配合日常安排。
另外,在0~3岁小宝宝的游戏中,不宜过多强调规则和学习,而是给小宝宝的想象力和探索留下更多的空间。曾经看到一个爸爸带着一个两岁多的小宝宝,在儿童娱乐区玩,小宝宝好奇激动地玩着打地鼠游戏,他只是兴奋地胡乱拍着,爸爸很着急地向他解释如何才能赢得游戏,小宝宝似懂非懂地听着,但看到爸爸严肃着急的样子,就不再敢去动手了……这一幕让我有些痛心,如果这样的事情只是偶尔发生,或许影响不会太大,但若经常发生,小宝宝就会失去很多探索发现的机会,他可能会对自己不太自信,可能会很守规则,但却会失去创造的激情。
顾老师育儿经
0?3岁小宝宝的游戏相对于大年龄幼儿还有一个很大区别就是,他们并不特别需要有其他玩伴。在小宝宝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先学会如何面对自己,然后才有可能学会面对他人,所以小宝宝最开始会更愿意独自玩儿,或者邀请妈妈一起参与,但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发展到需要更多玩伴的参与。
什么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
家长们的另一个误区是在短时间内提供给小宝宝太多、太先进的玩具。玩具数量太多,小宝宝的注意力会很快被分散,不能充分地去观察、研究、探索一个玩具的奇妙之处。而太现代化的玩具,比如一些电子玩具,会更需要小宝宝去适应玩具预设的程序,较少留空间给小宝宝发挥创造性。
我们有时候会惊讶地发现,一块积木、一盒抽纸,会被小宝宝创造出那么多象征的意义和玩法。比如一个小宝宝会举着一块黄色的积木说,那是一条他爱吃的大黄鱼;一个小宝宝会把抽纸一张张抽出来,说那是他所有毛绒玩具的被子……我们看到在这些情境里,越是简单的玩具可能被赋予的意义就越丰富。
幼儿游戏玩玩转
最后,有一些传统的游戏,因为其深远的意义,而一代代传承,父母们可以向小宝宝介绍这类游戏。
藏与找:从孩子很小时在他面前把物体盖住再拿出来,到大一点时的躲猫猫,到再大一些时寻找藏起来的物品,这类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客体恒常性的观念,可以帮助孩子适应与主要抚养者的分离,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与推理能力。
追与逃:比如“看谁跑得快”“老鹰抓小鸡”等,这类游戏在锻炼孩子行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孩子释放兴奋、恐惧等情绪。
肢体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的简单手指操,到大一点时的肢体动作操,这类游戏可以在帮助孩子锻炼协调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
角色扮演:小宝宝可能不太适合过于复杂的角色扮演游戏,但仍然可以通过为物体赋予角色等方式,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这可以为孩子以后社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