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传媒视域中的生态批评与文化关怀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3日 07:16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奢尚网 » 品牌

[摘要] 电影传媒用自己特有的美学特征、构筑量感和张力引人瞩目,夸张而匀称的比例,快速行进、顺畅却给人意料之外的节奏与情节,体现矛盾和谐、对立统一布袋除尘器的审美理想,人物形象顽强刚毅,无私奉献;性格特征勇于承担、善良宽容;创造美好和谐、安宁稳定的伦理生态;规则有序、健康发展的自然生态,用温情灿灿的人类理想生态构建,体现出浓郁的文化关怀。其揭橥的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生态思想蕴涵,对于人们的精神濡养、心灵抚慰和心理哺育,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批评;文化关怀;传播

美国传媒人尼尔·波兹曼曾经耸人听闻地阐述信息时代出现令人尴尬的境况,人们恐惧要么信息被剥夺,要么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害怕真理被隐瞒,担心被淹没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害怕文化成为受制文化,抑或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①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支柱型产业:网络、、影视、动漫、广告、摄影、商场、网购平台、博览会、展销会、城市街区等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传递非凡的生态批评观念人文关怀思想和令人目眩的审美趋向。

就电影媒体而言,一方面极力适应市场经济,迎合观众审美需求,求取理想票房价值,另一方面努力寻求创作从思想到艺术的“高、大、上”。因此,在电影媒介视域的创造体现出文学生态批评与文化关怀观念,表达崇高神圣的道德趋向——拯救地球、拯救自然、拯救人类等正向价值建树,塑造充满积极昂扬奋发向上,具有远大理想、充沛激情、坚强意志和坚韧毅力的英雄形象,充盈着温暖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浓郁的珍贵的伦理深情;表达浓烈深厚的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走向等重大问题及其由此引发对社会、对社会公正、正义的干预、对社会邪恶、人类罪恶的匡扶矫正、对社会公正、正义的坚持等熔铸强烈的文化关怀意象;在艺术上创造出洋溢着充沛激情、昂扬精神和青春时尚风格,用虚拟的、无比广阔宏伟的场景创造出巨大视觉冲击力量,吸纳观众眼球,由此获得可观的票房收入。

一、文学生态批评与文化关怀是文艺批评的实践转向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完整统一的生态伦理观念。道家哲学敬畏天地,鬼神,“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蕴涵丰厚的人与自然生态伦理观念;②“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③的个人修为;“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④的家庭、社会人际伦理关系法则与人生生活准则“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⑤的处世之道;“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妄逐朋党”⑥的政治生态的整饬等,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态基础。

老子的顺遂自然思想,建构自然、社会、人生生态系统的观念,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庄子的探索自然,崇尚自由,审视社会,超越现实的思想;儒家学派孔子仁政思想,不仅爱人,而且慈悲于物。孟春之月,“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⑦与此同时,表达众缘和合,万物和谐社会理想浪漫境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⑧。与儒家、道家自然观念不同,释家自然观念认为是空,万物无间隔分别。“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在欧洲,文学生态批评概念公认为由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提出: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世界掀起一波又一波生态批评的热潮。中国学者王诺教授提出“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来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⑨。曾繁仁教授认为生态批评的基本原则包含着生态维度,体现生态道德责任,倡导一种价值重建的绿色阅读和特殊的环境想象。其效应是使自然负熵成为可能以及生态诗学的建设。⑩王诺教授提出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从审美目的的自然性原则;从审美视域的整体性原则;从审美方法交融性原则。<sup>B11</sup>刘正凤提出文学生态批评的方法论:以人为本,呼吁人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 向大自然求和;抑制过分的物欲追求,拯救人性危机;最终谋求人——自然——社会——精神的和谐!建立多元共生的生态新秩序。<sup>B12</sup>电影传媒的创造警示人们改造政治生态。正如习近平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sup>B13</sup>

将文学生态批评与文化关怀融入电影传媒批评,就是将意识形态转向实践分析。张玉能教授指出:实践转向对当代文学批评或文艺批评具有巨大影响。它必将促进一种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相统一,审美价值和意识形态价值相统一,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相统一,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相统一,内容批评和形式批评相统一的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批评。<sup>B14</sup>

二、电影传媒生态批评与文化关怀的类型

近年来对生态问题表示热切关注,传递出浓郁文化关怀的影片林林总总,汗牛充栋。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类型。

1.目光所及在于对人类赖以生存大自然破坏现状的深切关注,表现出忧虑深广的人文情怀。大自然生态的破坏导致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飓风、泥石流、气候异常等,代表作品《神秘代码》(2009)、《2012》(2009)、《地球2100》(2009)等。

电影《后天》《地球2100》《2012》都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反转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惩罚。“《2012》震撼展现了末日来临,地震、地裂、火山、洪水……而真正打动我们的,是末日来临时,人类对平等、良知、责任、勇敢的坚持,对权势、傲慢的鞭挞。”<sup>B15</sup>

2.由于政治、经济、人性卑劣等造成的社会灾难,拟或人为灾难——政治阴谋,权利争夺,资源掠夺而爆发的战争、恐怖、暴力、恐怖袭击、人性中的贪婪、野蛮、病态心理导致灾难等,代表作品《惊天危机》(《白宫沦陷》)(2013),《老无所依》(2007),《抵抗军》(2008)、《超级女特工》(2008)、《007大战量子危机》(2008),《让子弹飞》(2011)等是可以圈点的作品。

3.科技发展带来的由计算机引发的种种灾难,生物灾难,有虫灾、基因变异、生化病毒引起的大规模灾难。2014年6月14日上映的《哥斯拉》,先后由日本拍,美国拍,50年代,60年代,90年代,2014年又拍3D影片,它的出新在哪里?就在于表现人类对大自然的残酷掠夺——拼命的掠夺式的矿产挖掘,穷凶极恶的核武器核试验,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变异,引发自然灾难、社会灾难。在对自然、对人类的壮怀激烈的救赎中,张扬英雄主义,正向自然观、道德观、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同仇敌忾,拯救地球,拯救人类,将时间空间纵横交错,表现灾难循环,其警醒警示作用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2014年5月8日上映的《蜘蛛侠》,崭新在于炫目电子技术的应用。蜘蛛侠与电光人的决斗,拯救与破坏,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较量,责任与拯救,家庭历史与真相,科学真知与社会应用,影片传递出用人伦亲情对抗机械冰冷的大爱伦理情感。

2014年4月18日上映的《超验骇客》主人公威尔的妻子伊芙琳(丽贝卡·豪尔饰)和他最好的朋友马克斯(保罗·贝坦尼饰)将因癌症死去的威尔的意识上传至智能计算机,并且将有威尔意识的计算机连上了网络,于是超验骇客诞生。纳米技术,一项能成功修复几乎任何有机体的技术,纳米颗粒飘散到世界各地。威尔为成全伊芙琳和马克斯,将注入伊芙琳体内的病毒植入了自己的网络,终结一切。而后人们意识到,威尔的纳米颗粒在修复地球,修复因为空气污染的大气层,修复枯萎腐败的植物。给满目疮痍的自然和社会,展示修复完美圆满、焕然一新的理想境界。

4.在精神生态领域,表达人伦亲情的异化带来的精神、感情、心理伤痛。

《超验骇客》《2014》除了表达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危机之外,还表达了深切的伦理生态危机。

2014年5月18日上映《归来》是张艺谋以往作品的反拨。与张艺谋前些年的影片《老井》《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相比,思想与艺术风格迥异。上述影片充满欲望暧昧,抢劫杀戮,让人疑窦丛生,心里疙疙瘩瘩;前几年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装点文化,严重不接地气。人们惊呼千万不要上老谋子的当!但是《归来》却展示了一个历尽沧桑,两鬓白霜,从炼狱中、从遥远的戈壁归来的知识分子陆焉识,两次回归家庭——归来的遭际。一次是作为“右派”分子趁转场之机,逃跑归来,渴望与家人重聚;一次是落实政策之后的归来。几年、十几年、数十年之后炼狱中归来的人们还能走进温情灿灿的家园,走进亲人温存的怀抱,回归温馨感人情感的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陆焉识、冯婉喻,正如凤仙与蔷薇美好灿烂不再,清白和单纯荡然无存,明澈与清净遭到破坏,人伦亲情不复存在,背叛和乖谬入驻心灵。环境险恶,氛围龌龊。正如陶东风教授研究的社会灾难、政治灾难一样,《归来》这部电影用一句话评价——泪飞顿作倾盆雨!已然失忆,定期举牌接站的冯婉喻,成为50年代人伦坚守的愚蠢、固执,抑或成为今天精神生态的奢侈!那是珍贵的良善和纯洁!慨叹张艺谋用艺术铺垫虚构失忆。事实上,《归来》的结局或许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许家中的人们心中结满了黄丝带,是远行的人儿迷失了归途;或许是分离的双方都渴望团聚,无奈长久的分离,世事的变迁,人性的差异,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错判进入监狱,服19年苦役的冉阿让那样反思自己,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样有幸遇到米里哀·卞福汝主教,转变人生观念和行为准则。现实中的遭受苦难的人的远离,给家人带来政治、经济、社会接纳、人伦关系、人生成长的灾难,致使家人心理距离遥远;或许长久的苦难异化了人性,物是人非,勉强下去,纵是折磨;尤其是人性异化为恐怖的仇视社会、蔑视人性的主人公,不要经历,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张艺谋在社会、政治、心理、精神、伦理等生态层面的隐喻性建造,功不可没。

2014年5月31日上映的麦兆辉、庄文强编剧执导的香港故事片《窃听风云3》,吐槽者多,实在不该。首先,古天乐、刘青云、吴彦祖、周迅、方中信、叶璇、黄磊、陈嘉俊等大腕云集,各人的表现可圈可点;其次,豪门望族首领陆瀚涛以家族在新界围村盘桓百年的家族生意根基,作为与对方共同合作的筹码,说服特区政府及其内部有关房地产开发部门,废除由殖民地时代流传下来的丁权条例及与之相配合的丁屋计划,独揽经济开发大权及其美梦破灭,合作兄弟自相残杀,情节起伏跌宕,合情合理,人性揭示,显要深刻,金钱美色,欲望杀人。剧终善恶有报,快人心弦!可称香港好片,值得称赞。尤为珍贵的是,此片深刻揭示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问题。港英政府政策积弊,围绕政治、经济各方势力的角逐,令人眼热心跳。

三、电影传媒生态批评和文化关怀的美学特征

电影传媒表达生态批评与文化关怀的主要美学特征是体现出量感和张力。量感和张力是传媒审美的主要构成法则。“量感,指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具体反映为对物体大小、多少、长短、粗细、厚薄、轻重、快慢等量态变化的感应认识。量感是传媒审美法则中重要的因素,如作品篇幅的大小,画幅形状的选择,物象关系间的疏密布置,舞台动静的均衡调度,对称或者偏斜序列形式的设计等都是以作者和观众的视觉及心理的量态感应经验为共同契机的。”<sup>B16</sup>李益先生认为,传媒审美中的张力具有内容的充盈性,制作者以深情动人,共处一体的矛盾冲突,受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感而产生的新鲜感等特征。<sup>B17</sup>

2014年5月26日上映的《X战警》给予人们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过去现在未来时间领域无量无边;变种、异形、基因、量子力学科技领域延展广阔;绵延无限的空间领域,交织着正义邪恶的争斗较量。其中经典台词为人称道:“痛苦令人恐惧,但却是巨大的力量。”高成本,大制作,视觉冲击,令人目眩,影片中主人公身着几十公斤的钢铁行头,其视觉冲击力量、精神力量、意志力量震撼人心,其量感张力无限延展。

2014年6月29日公映的《变形金刚4之绝迹重生》,创造阔大无垠的空间——影像在宇宙、在大地、在国与国之间跳荡穿越,在国与国之间——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多国辗转,在天空飞翔,在大海遨游,具体地点由伦敦、纽约、北京、香港、重庆武隆跳跃,主人公擎天柱、汽车人、大黄蜂、黑头之间生死较量,英雄主义,恣意妄为,让人看了热血贲张。

融铸生态批评与文化关怀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影片主人公具备仁慈博爱之心,完全利他,全力以赴,共赴危难,拯救世界,拯救自然,拯救人类。他们意志坚韧顽强、孔武有力,聪明智慧;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灾难;他们理性智慧,具有正见坚持低碳生活,爱护生物,恪守高尚品德,践行利己利他人生准则。从而彰显正向价值,英雄精神、坚强意志、包容博爱的风范和美德。

电影传媒近年来的创造建构人类信仰的宏伟大厦。这种信仰演变为一种道德,一种精神,一种行动原则。它的实践表现为是用奉献、牺牲、热血、生命付出作为代价而完成、实现的。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为信仰做出的诠释:“信仰是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讴歌了。”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指出,信仰是全部文化的灵魂,也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宝藏。信仰是一种联系现在与未来的力量。<sup>B18</sup>

《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2014年6月6日,是道格·里曼执导的科幻动作电影,由汤姆·克鲁斯和艾米莉·布朗特等主演。威廉·凯奇少校战死沙场,死而复生,生而复死,死死生生,每次重生都更加智慧,更加有能力。外敌入侵,英雄精神,威武刚毅,败而不馁。生死轮回,增长智慧,伽马科技,植入敌人身体,摧毁阿尔法,赢得胜利,结构缜密,符合逻辑,想象丰富,战场巴黎,生死边缘,创造奇迹。“没有恐惧就没有勇气。”汤姆克鲁斯扮演的主人公具有重启时间的能力,每次重来,都更有智慧,更有能力。他与特种部队女战士丽塔·沃拉塔斯基(艾米莉·布朗特饰)并肩作战,每次两人联手就有更多胜利的契机。怎样打破死局,赢得重生,赢得胜利?宗教告诉人们,接近死亡,可以带来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人生的常态就是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堕。每一件事情都是紧密相关人类来到世界的,所说、所做、所想都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对任何人、任何事,甚而对整个宇宙负责。

2014年7月24日上映的韩寒的作品《后会无期》中有不少金句,如“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小朋友爱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背井离乡,就得要出人头地。”“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其展示的文艺青年的伦理思考、道德思考引人瞩目。

在今日高度依存的世界里,个人和国家都无法自己解决。我们彼此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世界性的责任感。保护和滋养我们的世界和家庭,支持弱势成员,并保存和照顾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为自然,为社会,为个人,为集体,为民族,为国家,为世界负责。

电影传媒的生态批评与文化关怀除了紧跟时代和科技步伐,表现新颖感,视觉冲击力量之外,还注重传播运行机制的灵活多样,以使效益显著。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运营机制。遍布全国各地的横店影视城,其繁复多样的营销机制,变化多端的奖励机制和营销模式,带给曾经冷清的电影事业以蓬勃发展的清风和活力促使各个年龄层次、各文化阶段的人们重新走入影院,欣赏新科技、新观念引领的新电影作品。

近年来,电影传媒展示出深邃的生态批评观念和人文关怀思想。构筑顽强刚毅、无私奉献的个人行为准则、人格特质;要求人们创造勇于承担、善良宽容的精神生态;营建美好和谐、安宁稳定的伦理生态;恢复规则有序、健康发展的自然生态,是温情灿灿的人类理想生态构建,体现出浓郁的文化关怀,体现出人类文化的精神财富。

注释:

①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②③④⑤⑥ 太上感应篇。

⑦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龚抗云整理,王文锦审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6页。

⑧ 孔子:《论语先进篇第二十六》,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⑨ 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文艺研究》,2007年第3期。

⑩ 曾繁仁:《西方现代文学生态批评的产生发展与基本原则》,《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王诺:《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刘正凤:《文学的生态批评方法论》,《企业家天地》,2012年第2期。

习近平:《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讲话》,2013年7月23日。

张玉能:《实践转向与文学批评》,《文学评论》,2014年第1期。

刘长乐:《世界潮流中的中国信仰》,《党员文摘》,2014年第1期。

李益:《现代传媒美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页,第113-114页。

[作者简介] 王文平(1956— ),女,河南确山人,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后现代影视。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