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作品中多元风格的构图分析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2日 23:39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奢尚网 » 品牌

[摘要]构图是电影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直接决定着电影的情感、内涵和风格。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的张艺谋,因为是摄影出身,所以对构图十分看重,多元化的构图风格已经成为其影片的重要标志。在《黄土地》《英雄》《我的父亲母亲》等多部作品中,都有着良好的构图运用,使得影片的形式和内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文结合其经典的电影作品,就其作品中在构图上所表现出来的多元化风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作品;构图;多元风格

电影的构图含义

所谓电影构图,就是指电影画面中各个物象的布局和构成方式,是电影独特的艺术语言,如同文字于文学,声音于音乐,电影就是用画面来表现的,这是一种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的,直观的、形象的、鲜明的艺术语言。虽然电影是流动的艺术,但是这种流动却是以一个个画面为基础的,所有电影风格的确立、氛围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归根结底都要以构图为源泉。张艺谋是摄影出身,所以在后来的导演生涯中,对构图十分看重,几乎到了精雕细琢的地步,总是能够根据影片风格和内涵的需要,创作出恰如其分的构图,而因为作品内容的不同,所以也就在构图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风格。

张艺谋电影作品中多元化构图风格的分析

(一)极简主义构图

张艺谋历来对简约十分崇尚,这个从西北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汉子,将西北人那种干练、豪放在构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构图通常都是十分简约的,甚至到了一种极简主义的程度。画面中不允许有任何多余的物象出现,如果仅有一个物象能够表达出构思和内涵,那么一个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黄土地》是张艺谋和陈凯歌合作的作品,张艺谋担任摄影,该部作品中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极简主义风格。作品中,占据人们视线的是一片片大块的黄色,黄山的大山、黄色的河流、黄色的脸庞,所见之处都是黄色。后来张艺谋在谈及这部电影的构图时曾表示,当时和陈凯歌获得了一致的想法,就是要对黄色予以刻意地突出,采用高地平线的创作手法,让大块的黄色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仅此就已经足够了,不再进行任何的点缀和修饰。这种构图风格无疑是和影片主题相契合的,黄色的天、黄色的地、黄色的河流,唯有人在这个黄色的大环境中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这满目的黄色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罩子,把这里的人们罩住,虽然渴望自由,但是却冲不破这道束缚。《一个都不能少》中,在交代故事发生地点的时候,张艺谋仅用了一个镜头,就实现了表面语义的传达和深层内涵的表现。那就是半山坡上一个孤零零的学校。由此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故事是围绕着一个山区学校展开的,而且通过画面,可以感受到这个学校的偏远和破旧,不由自主地就联想到影片的主题——对贫困山区教育的思考和关注。还有《菊豆》中,映入眼帘的是那个青灰色的、看不到出口的长方形院子,故事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展开的,影片那种压抑的情感基调也在瞬间中得到了传达。所以说,极简主义的构图是张艺谋十分偏爱的一种构图形式,一方面是自己的性格特征使然,一方面则是对电影艺术的独特理解使然,造就了张艺谋电影的洗练和流畅。

(二)完美主义构图

张艺谋曾经坦言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在其电影作品中有着十分鲜明的体现,尤其是在构图上,他在常规构图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画面都进行精雕细琢,将画面形式感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也体现出了其过人的美学天赋。比如均衡对称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是以透视法为基础,以画面的视觉中心为支点,这个支点上下左右的全部物象,都和这个支点相呼应,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均衡感,或者通俗说,就是让观众感觉到这种排列组合方式是最恰当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对这个深宅大院进行了多次描绘,所使用的都是均衡对称的X形构图。这种构图方式能够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引导着观众将视线从四周聚拢到中心的支点上,同样也可以从中心支点向四周扩大。张艺谋采用了俯拍的方法,着力表现这个深宅大院的纵深感,然后将院子的走道,也就是院子的中轴线放置到画面的正中央,观众的视线从这个支点向四周辐射,看到的却是一座座低矮的房屋和高高的院墙,由此达到了构图的目的,即对这个院子封闭性地展示,暗示出这个院子的封建和腐朽。又比如黄金法构图,即按照1∶〖KG-*2〗1618的比例,将画面的主体放置在这个黄金分割点附近,从而和人天然的审美意识相契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我的父亲母亲》中,就有很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构图。如母亲站在门前,执著等着父亲归来的镜头,几乎让每一个观众都为之动容。母亲扶着门框站立的位置,就是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午后和暖、明净的阳光倾洒在母亲的身上,和母亲的粉红色衣服相互映衬,将母亲的年轻女性气息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给人以十分温情的感觉。相对于其他导演的常规构图来说,张艺谋在常规构图上更加细致和老到,换言之,就是能够用最普遍的构图形式获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一方面是其担任摄影师时期积累起来的构图经验,一方面则是对影片内涵的深刻理解。

(三)两极主义构图

所谓两极主义,就是指两个极端,具体到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构图来说,就是其既有大开大合的大全景展示,也有匠心独运的特写运用,从而让构图充满了艺术张力,更好地完成作品主题的表达。首先是大全景的展现。张艺谋曾表示自己是一名豪放派的导演,所以其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全景式的构图,给人以一种磅礴的气势之感。比如其史诗大作《英雄》中,作品涉及中国朝代的更替,所以主题本身就非常大,不适合用一些过于小巧和精致的构图,所以张艺谋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全景式的构图,完全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进行拍摄,人物本身十分渺小。于是我们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漠,居高临下的王宫、辽远深邃的夜空等,通过这种全景式的展现,体现出了苍茫、厚重、悠远等多种审美效果,更像是对一个世外桃源的描绘,在这个大环境中所发生的人和事,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遥远的距离,所以获得了一种新奇的审美体验。前文中提到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利用俯拍的方式,多次对陈家大院进行全景式展示,其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展示这个大院的气势,而是在于体现这个大院的封闭,其看似是一个宅院,其实是一个腐朽的、封建的、封闭的宗法系统,里面的任何人都不出这个牢笼,试图反抗者只会受到死的惩罚。与其说是一种全景式的展现,不如说是对一种象征和一个符号的说明,更加突出了影片内涵的表达。

其次是特写的表达。张艺谋对特写的运用也十分老到,这也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的父亲母亲》中,就有着大量特写镜头的出现,其主要集中在对母亲面部表情的刻画上,母亲的一颦一笑,一个皱眉,一个失望,都会清楚地写在脸上,更清楚地传递给了每一个观众,如母亲听说父亲马上要回城的消息之后,失望之情立刻写在了脸上。而当父亲说自己一定会回来,并且送给母亲红发卡的时候,母亲又甜蜜和羞赧地微笑起来,让观众对那种恋爱中的感觉有了一次重温。《英雄》中,无名和残剑之间的打斗,渐渐变成了两个人围绕着一颗水滴的对决,影片中对这个水滴进行了长时间的特写展示,这个水滴凝聚着两个人武艺、信念和思考,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说无论是全景,还是特写,都被张艺谋运用的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体现出了他对多种风格的驾驭能力。

(四)细节主义构图

电影界有一句名言,叫做“细节决定一部影片的成败”,张艺谋虽然是一个粗犷的北方汉子,但是却十分擅长以小见大,抓住细节。具体到构图上来说,就是画面中一个不经意的物象,经过张艺谋匠心独运的点缀之后,能够表达出深刻的主题,从而获得一种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红的灯笼多次出现在镜头中,本身是一个幽深、黑暗的封建大院,但是却对红色的灯笼情有独钟,自然是别用深意的。漆黑的夜晚中,那个点灯、挂灯、赏灯的程式一成不变地展示着,这一抹跳动的红色,明明代表着一种希望和生机,但是在漆黑夜晚中又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暗示出了片中环境的封闭和腐朽。《秋菊打官司》中,作为一个农户,辣椒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物,但是张艺谋却对辣椒进行了多次展示,因为每一次秋菊外出告状,都要拉着板车卖掉一车辣椒,以此来换取告状的盘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辣椒就是秋菊眼中的希望,寄托着导演对人物的关注和同情。《我的父亲母亲》中,那只古色古香的大瓷碗不但经常出现在镜头中,甚至成为影片一条重要的情感发展线索。每一次出现,其所代表的情感都不一样。母亲送饭的时候,用的是这只碗,母亲的那种情窦初开和一片真情,都要靠手中的这只碗来表现。父亲在母亲家吃派饭的时候,用的还是这只碗,此时的母亲已经对这只碗产生了感情,愿意看到父亲用这只碗吃饭。当父亲回城的时候,母亲捧着饺子追赶父亲,跌倒后将碗摔破,而外婆则郑重地请锔碗匠将这只碗锔好,此时的这只碗,已经成为了父亲母亲感情的见证。《一个都不能少》中,学校中最常见的粉笔却经常出现在镜头中,看似是漫不经心,但是联想到连粉笔的使用数量都要严加限制的时候,就能体会到张艺谋对粉笔刻画的良苦用心,其是想通过粉笔体现出农村教学的艰苦。所以说,原本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却经常匠心独运地出现在张艺谋的构图中,其中凝结着特有的深意和内涵,而影片本身,也因为这些“小东西”的出现而在情感结构上错落有致,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升华。

综上所述,张艺谋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集大成者,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多元风格的构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构图,使得影片情感的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今天对其经典影片中的构图艺术进行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了解电影构图艺术的本质,为更好欣赏电影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欧阳卓才.谈电影的构图因素及形式[J].电影文学,2008(08).

[2] 张导曦.电影构图与绘画构图的相异点[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01).

[3] 苏壮.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构图艺术[J].成都大学学报,2009(05).

[作者简介] 罗雅南(1977—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艺术教学。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