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日本偶像剧探讨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9日 04:43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奢尚网 » 品牌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日本偶像剧以其偶像的清新亮丽、剧情的细腻煽情,节奏的紧凑畅快,吸引了当时诸多年轻人的视线,而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就读的青年一代,那时的他们被称为“哈日族”。 当时甚至有许多男孩以日剧中白白瘦瘦一脸落寞的清秀男孩样为目标,还有许多女孩疯狂复制日式“可爱”。日本偶像剧的发展,对电视业本身及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制作人制度的确立、电视剧时段的形成、主题曲体制的形成、时尚消费的引导等,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开拍偶像剧的风潮。

[关键词] 日本偶像剧;趋势剧;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剧悄悄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像《血疑》《排球女将》《阿信》这样的鼓舞人心的励志片,在当时收视率极高,几乎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

然而那时候的“日剧”还只是笼统意义上的日本电视剧,同10年后冲击中国电视市场的那批日本偶像剧还有极大差别。现今提起“日剧”一般专指“日本偶像剧”。20世纪90年代日本偶像剧以她偶像的清新亮丽、剧情的细腻煽情,节奏的紧凑畅快,吸引了诸多年轻人的视线,而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就读的青年一代,那时的他们被称为“哈日族”。

一、日本偶像剧渊源

何谓偶像剧,偶像剧是“电视剧题材的一种,以年轻人的友情、爱情为主线的一种融合青春时尚的电视剧。多以其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和对年轻人的心理和成长的丝丝入扣的刻画而吸引大众,而且制作精良,人物性格鲜明,情感传递准确,剧情紧凑,画面精美,配乐优美,甚至,有些处理还会带有卡通性”。

“日本偶像剧”始于1983年,1986年富士台推出由中山美惠主演的《盛行自满》,该剧以喜剧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自幼要好、互有好感,但见面就吵的高中生加世子(中山美惠饰)和浩介(中村繁之饰)的青春情怀。从此,由靓丽而有个性的偶像歌星扮演主人公的“偶像剧”,作为一种剧种类型被确定下来。此类剧的突出特点是,内容多为爱情故事,非常符合青年人的口味,并由青年人喜欢的乐队配乐,更增加了青春气氛,随着电视剧的播出,主题歌也流行开来。

80年代末期,由于缺乏演技好的偶像歌星,偶像剧开始走下坡路,富士台总结近十年的经验推出时尚剧,在日本国内称为 “趋势剧”(TRENDY DRAMA)。这个名字起源于著名的电视杂志THETELEVISION。有名的制作人大多亮是这样定义的:“所谓趋势剧,就是有年轻的工作人员、年轻的编剧以及年轻的演员所拍摄的面向年轻人的电视剧。”①

1988年,由浅野温子和浅野裕子所主演的《想要拥抱你》正式将趋势剧推上了主流连续剧的位置,她们两人也因此而成为趋势剧最理所当然的女主角人选。在《想要拥抱你》这部戏中,80年代末趋势剧的几大特征几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包括,(1)时髦的外景地;(2)时髦的服饰,随着趋势剧的兴起,电视剧制作中才第一次出现了造型师这个词,而阿信式的简朴服装也就理所当然被满身的名牌所取代;(3)时髦的职业。造型师、发型师、室内设计师等等。而随着趋势剧的泛滥,这些趋势剧最吸引年轻人的地方,也开始引起了“太脱离现实”“内容空虚”等一大片批判的声音。也因此,当1990年的《恋爱乐园》,这部聚集了浅野裕子、铃木保奈美、菊池桃子、石田纯一、阵内孝则、本木雅弘等众多趋势剧明星,堪称趋势剧的集大成作品,最终也只以141%的平均收视率惨淡收场的时候,不少有心人已经意识到,趋势剧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在众多有心人中,大多亮无疑是最聪明的一个,他选定了“纯爱路线”这一突破口,于1991年推出了《东京爱情故事》,一举开创了日本电视剧的新时代。标志着趋势剧黄金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国内流行的“日本偶像剧”就是日本的趋势剧。在此统称为日本偶像剧或日剧。

二、偶像剧特征

国内兴起日本偶像剧旋风是从上海电视台1995年播出《东京爱情故事》开始。《东京爱情故事》带来了日本偶像剧在中国真正的黄金时代。并且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火遍大江南北。纵观日本偶像剧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一)故事精彩,题材丰富

日本偶像剧的题材非常丰富,有纯爱如《东京爱情故事》;亲情、友情如《同一屋檐下》、社会问题(如同性恋、乱伦、师生恋等)如《魔女的条件》,等等。同时日剧编剧们也善于安排,造就了一个个精巧细致的好故事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而且人物的命运随着故事的进展常有出人意料的变化,充满着变数。

如悬疑剧《冰之世界》整个故事很离奇,悬念十足,使你不可能不被它一步一步牵着往下走。普通剧情剧也讲究复杂曲折。《星之金币》是典型的代表。也有的作品剧情简单一些,但是在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上做足了文章。像《东京爱情故事》。

(二)制作周期短

日本偶像剧的制作,制作权属于各大电视台所有,因此筹备周期短、面对市场反应直接。一旦电视剧制作质量不高或者观众反应冷淡,就会被雪藏乃至腰斩。一般来说,一部日剧的收视率底线是16%,超过20%,从制作单位到媒体舆论就会觉得很不错了,若能达到30%以上,那就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了。日剧长度通常只有10~12集,十分简短有如一部延长的电影,故场场都比较精彩。

(三)制作精良,注重细节

说到“制作精良”,显示在偶像剧的每一个细节上。如道具、音乐、生活的细节以及经典语句,等等。道具的选择,比如《恋爱世纪》中的水晶苹果、《魔女的条件》里的戒指、《长假》里的绿色塑料球、《东京灰姑娘》中的红雨伞,等等。这些小道具深化了主题,又使日剧弥漫着浪漫的气息,于细微处显现了编剧和导演的深厚功力。还有那些精心设计的对白。任何一部日剧都能摘出富于哲理性的语言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悠长假期》里对于挫折的那段著名“人生长假说”,好多人都会背。

(四)演员多半起用当红的明星

偶像剧说直接一点,就是由偶像明星造就的电视剧。因此,偶像剧要求演员男要英俊、风流、健美;女要年轻、俊俏、可人。如木村拓哉、反町隆史、竹野内丰、常盘贵子、松岛菜菜子、松隆子等。都是魅力四射、光彩照人的俊男美女搭配,就是在视觉上也能达到美观效果。

(五)场景别致

日剧的场景通常都会配合一些流行地标,或是独具风味的街景、餐厅等,跟着剧情的节奏或需求找到适合的外景 。

(六)音乐精心打造

有着岩代太郎、本间勇辅、小田正和、沟口肇、竹下欣伸、若草惠等许多我们熟知的以日剧配乐闻名的作曲家。精巧的配乐对剧情的进展起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常常见到的情况是日剧火一部,音乐也就流行起来。如《东京爱情故事》中的主题曲《突如其来的爱情》,开头那记让人心悸的吉他拨弦,像在东京上空的红日,猛然照亮了繁忙都市街头的节奏,人来人往,瞬息万变,人们相遇,或追,或逃,或擦身而过,或安静站立,这样的旋律和节奏里,人群中赤名利香的笑脸,一下子就把观众的心揪拢。

综观日剧,模式一般都是俊男美女+亮丽场景+阳光服饰+流行歌曲。

三、日本偶像剧的影响

(一)日本电视剧时段的形成

大约在80年代末起,富士电视台开始把星期一晚上9点(日本称之为“月九”)作为电视剧的固定时段。之所以说是星期一晚上9点而不是9点档,是因为日本的这种流行日剧习惯上一周播出一集,十集左右的连续剧刚好1个季度播完,这也是日剧会有秋季日剧、春季日剧之称的由来。但在一开始的两、三年内,这一固定时段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直到《东京爱情故事》引发空前热潮。“月9”(就是周一9点)这个词才开始深入民心,成为制作精良电视剧的代名词。由此也奠定了偶像剧的“月9”地位。后来像脍炙人口的《爱情白皮书》《悠长假期》《恋爱世纪》等,也都是“月9”剧。

有鉴于此,其他的电视台也立刻群起仿之,类似于TBS电视台面向较为成熟的观众的爱情家庭时段“土10”(周六晚10点),日本电视台雇用偶像主演悬疑侦探戏的“土9”时段以及朝日电视台的以学生为主要观众,活泼夸张的“月9”连续剧都是其中的典型。

(二)日本主题曲体制的形成

在《东京爱情故事》之前,虽然也有不少电视剧的主题曲成为畅销金曲,但这些歌曲在创作时往往和电视剧本身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是作为一首歌曲,而不是主题曲来谱曲填词,然后恰巧被电视剧的制作方看中而选为主题曲而已。而《东爱》主题曲的创作过程却完全脱离了以往的范畴。这首《突如其来的爱情故事》的出炉过程如下,制作人大多亮拿剧本给歌手小田和正看,然后由小田和正根据自己对这部戏的印象而写出主题曲。这样写出来的主题曲自然和电视剧丝丝入扣,而大多亮也就得以大胆改变了主题曲往往只在片头或是片尾出现几分钟的惯例,将主题曲的音乐贯穿于整部电视剧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若隐若现,成功地刻入了每一个观众的脑海。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突如其来的爱情》以258万的销量雄居1991年单曲销量排行榜榜首,至今为止的总销量已经达到360万张,这对当时因为偶像歌曲步入低谷而陷入销售冬季的唱片界来说,这个奇迹无疑为他们指出了一条救命的道路。

(三)对中国收视人群心理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不论是在港台还是在中国,日剧最忠实的观众群都是十几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一族。其中大部分都是都市白领和还在读书的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相对成熟的思维能力,却尚未建立真正成熟的思维价值体系。他们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迫切需要一种反映他们真实生活,符合他们审美的影视作品。

日剧中所描绘的生活状态与当时我国年轻一族的生活状态很相像,追求爱情理想化的心理和刚刚走向社会的叛逆心理也与当时我国年轻一族的某些追求相吻合,所以特别迎合了我国年轻观众,当时不少人纷纷模仿。那个年代中有许多男孩以日剧中白白瘦瘦一脸落寞的清秀男孩样为目标,还有许多女孩疯狂复制日式“可爱”,如:街头的少女服饰,随处可见松糕鞋、格子裙、长筒毛巾袜这样的日剧中人物的痕迹。日剧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当时的中国,从《东京爱情故事》之后,日剧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现代、都市的代名词。从某种角度说,偶像剧中的偶像已经成为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模仿的对象。

日本偶像剧也影响到了中国开拍偶像剧的风潮。1994年拍摄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使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青春偶像剧。可见日剧的影响之深。

注释:

① 叮当:《日剧黄金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 陈晓春.电视剧创作[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 张学智.日本电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3] 《挖日剧的墙角》专题[J].艺术世界,2001(05).

[4] 侯孝贤.解构日本偶像剧及日本偶像剧人文精神浅论[OL].http://ent.163.com/edit/010228/010228_72788.html.

[5] 叮当.日剧黄金时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刘凤娟(1969— ),女,辽宁北镇人,电影学硕士,渤海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