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电影与小说文本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5日 23:55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奢尚网 » 品牌

[摘 要] 从小说到电影,许多经典著作成了银幕经典,《呼啸山庄》这一名著的改编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小说可以充分认识到人性,通过电影能够体验和把握情感,两者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故事内容在文学与电影的转换过程中,使得人们获得了不同的感受。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结构脉络同样适用于电影之中,丰满的人物、深刻的主题、合理的结构使得这部电影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本文着力分析了《呼啸山庄》小说和电影的相似与区别,并探究电影的叙事风格。

[关键词] 《呼啸山庄》;电影;小说文本

小说《呼啸山庄》从问世以来就非常著名,随着同名电影的问世,更引起了如潮的好评。电影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电影中设置了各种悬念,增添了电影情趣,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经典段落。本文将结合原著《呼啸山庄》,从小说的叙事手法、电影的叙事风格等方面对其展开分析,旨在从小说的艺术特征、人物性格特征等来共同领略小说和电影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独到之处。

一、《呼啸山庄》的概述

《呼啸山庄》是以希斯克利夫的成长为主线,希斯克利夫一生受到了各种苦难折磨。出生时,他就被人抛弃,之后被人收养,其童年时代的生活充满了各种艰辛。希斯克利夫成人之后,因倾慕凯瑟琳而受到侮辱,遭受种种打击之后,希斯克利夫决定出外闯荡,当自己足够强大时,回来向凯瑟琳一家报复。这部作品表达了反抗压迫,努力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其深刻揭露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混乱状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说《呼啸山庄》

艾米莉所著的著名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其整体比较压抑,有着激烈的冲突和戏剧化的故事。小说不仅有平铺直叙,还采用了倒叙等叙事方式,让整部作品具有独特的意味。小说描述了一个弃婴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主人恩萧收养之后,希斯克利夫与呼啸山庄爱恨纠葛的故事,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述来刻画出主题。小说中深入刻画了希斯克利夫与庄主女儿凯瑟琳之间的爱恨转变以及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之间的矛盾冲突,两人本应是幸福的一对,但因种种误会,凯瑟琳嫁给了富有的埃德加,进而导致了希斯克利夫离家奋斗又回来对其家族进行了一连串的报复行动。《呼啸山庄》中描述了恩萧先生在利物浦码头收养了被遗弃的希斯克利夫,家庭成员都歧视、疏远他。整个家族中只有凯瑟琳关心他,与他一起玩耍成长。随着成长,两人感情越来越亲密,逐渐成为恋人。但富有而英俊的埃德加出现之后,凯瑟琳爱上了埃德加并决定嫁给他,这一举动深深刺痛了希斯克利夫的心,他毅然决定离家出走。3年之后,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啸山庄开始进行他的复仇计划,他拐走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并在婚后肆意虐待她。他还经常在精神上对埃德加进行折磨,使得夹在两人中间的凯瑟琳日渐消损,生下女儿之后就去世了。之后,希斯克利夫性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成为摧毁一切的复仇工具。他诈取了辛德雷的所有财产,使其在仇恨和负债中去世。希斯克利夫统治了整个呼啸山庄,对昔日的仇人加倍报复,对这些人极尽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直到他为追求与凯瑟琳超于人世的爱而自绝。

这部小说一直以爱情与复仇为主线,其将人物放置于极度险恶的环境下,并对感情与理智、人性与道德之间的冲突进行深入的揭露,这两大主题引起误会、纷争、伤痛,使得作品故事内容更加丰富、耐人寻味。

(二)电影《呼啸山庄》

由小说《呼啸山庄》改编的电影是一部相当精彩的电影。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电影主要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在凯瑟琳嫁人之后,对社会充满了仇恨,觉得呼啸山庄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并离开。他在几年之后回来物是人非,之后发生了一系列悲剧,使得两个山庄都陷入了困境之中,希斯克利夫在报复过程中也迷失了自我。当凯瑟琳在他怀中死去之后,这场波及三代的爱恨纠葛也消失了。最后,希斯克利夫在思念与愧疚中死去,使得电影的主题升华,向观众说明了只有真爱才能让人幸福。电影《呼啸山庄》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戏剧冲突,导演将辛德雷对希斯克利夫的怨恨、嫉妒,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恋,希斯克利夫对山庄人们的仇恨,这些情感和故事线索杂糅在一起,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增加了冲突性;将辛德雷、凯瑟琳面对希斯克利夫的报复时,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纠葛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述。

二、《呼啸山庄》电影与小说比较分析

小说《呼啸山庄》和电影《呼啸山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人物的性格特征、大概故事情节、所突出的主题都相差不多,但由于电影的时空限制,其也有着不同点,影片将人物刻画的更为丰满,使得故事情节更为戏剧化。

(一)《呼啸山庄》电影与小说的相同点

将小说《呼啸山庄》与电影《呼啸山庄》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还是有许多相同点。小说《呼啸山庄》有多个主题,对故事情节展开得比较详细,通过多个主题来共同表达了作者对爱恨情感纠葛的解读。小说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情感纠葛,无论是美好的童年时光,还是情窦初开的少年时期,亦是最终相爱的两人无法相守的岁月,作者将两人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呼啸山庄》也是以两人的情感纠葛作为电影的主线之一,透过银幕向观众展现了两个人的幸福生活。导演通过展示这种美好的情愫,为后续发展埋下伏笔,使得观众能够体会到影片后期这种情感所带来的残酷。虽然两个人深爱对方,但却没能在一起,希斯克利夫经过了爱恨情仇的洗礼,其明白了爱情的真谛,最终放手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这部影片突出了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执著的情感,淡化了仇恨,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浪漫色彩。人们能够通过小说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两人深厚的情感,导演也将这种情感完美地展现于观众面前,用清新浪漫的节奏、温馨感染的画面,将美好的情感带给观众,这与作者的理念是不谋而合。在艺术的殿堂里,有些东西是可以跨越的。艾米莉做到了,导演们也做到了。

(二)《呼啸山庄》电影与小说的不同点

电影《呼啸山庄》充分展现了电影的特点和优势,运用生动的画面及优美的音效,使得原著故事立体化,向观众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状况,并将原著中描述得富丽堂皇的呼啸山庄形象化。惟妙惟肖的场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蒙太奇的镜头,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让观众体验到了影片的艺术魅力。电影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导演或多或少都会对原著有所改动,使得故事情节能够更好地符合电影所要突出的主题,但影片又不会完全脱离原著,其是以原著为基础进行第二次创造。导演从其所处时代为视角出发,给原著注入新鲜的血液,展现出影片的艺术魅力。小说《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情感纠葛已经波及了三代,如此深的仇恨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小说充分宣扬了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希斯克利夫为了复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使得周遭人们都陷入到痛苦之中,原著情感相对更加压抑,作者刻意制造了阴暗的氛围。电影《呼啸山庄》中,导演则大量删除了仇恨的情感,将复仇无限地压缩,侧重于展现给观众美好的爱情主题,并简单化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使得主题能够清晰、明了地展现给观众。小说中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描述过于复杂化,而影片中则主要侧重于展现他对凯瑟琳的爱恨,他对凯瑟琳由爱生恨,最终又在仇恨中迸发了无限的爱意,他也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追求什么,这也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意蕴,引起观众的深思。

三、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分析

小说《呼啸山庄》有其固定的叙事方式,而以原著为基础的影片脱离了这种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导演缩减了故事情节,选取了小说前三章为结尾,使得整部影片内容更加紧凑,突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观赏性。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主要表现于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性格刻画的丰满、生动、立体。人物的塑造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更受电影叙事影响。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上十分成功,男主角希斯克利夫与女主角凯瑟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需要演员具有精湛的演技,更需要导演对于人物本身个性的把握。这部影片中导演刻意突出了希斯克利夫的复杂的性格,让他提前得知凯瑟琳要嫁人,而他本来就不属于呼啸山庄,只有凯瑟琳一直陪伴他,并成为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种叙事手法使得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影片中的事件、人物都是随着主题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影片中,导演会在影片开头告知观众主角的命运,接着将会展开故事情节。在叙事过程中,主题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使得观众能够体验到影片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电影《呼啸山庄》只是选取了小说繁多主题的一部分重点来展现,影片以“爱情”为主题,无论是爱恋还是仇恨都是为了衬托这一主题。影片的主题虽略显单一,导演却对其进行深入刻画,男女主角的爱恨情仇纠缠于三代人之间,这一切因爱而生、又因爱而逝,这样感人的生死之恋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也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浓重的浪漫气息。

电影的叙事结构一般不会照搬原著的故事结构,如果照搬原著会缺乏新意,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电影《呼啸山庄》脱俗的叙事结构打破了观众的既定思维,使得观众有强烈的满足感。小说的叙事结构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只是将故事前因后果告知给人们,而电影叙事过程中,一直采用这种叙事结构会使得影片失去神秘感。电影《呼啸山庄》叙事结构合理,如行云流水一般,影片中很少用单一的镜头来展现故事情节,导演多选择运用景深或其他镜头形成对比,让故事情节能够很好地过渡,使得电影故事环环相扣,吸引观众欣赏。小说《呼啸山庄》用文字描述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影片导演则用镜头来展现了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间接或直接地描绘了呼啸山庄的故事。这部影片中,较少涉及了原著中关于男女主角第三代人的故事内容,而是将镜头完全对准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故事,不仅使得观众能够理解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又使得电影结构更加合理。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是一种艺术,导演以原著为基础,加入了对其的理解,使得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地出现于荧幕之上,带给观众一场奇妙的视听盛宴。《呼啸山庄》这部电影中,导演截取了小说的一部分,以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情感为主线,导演精简了希斯克利夫的仇恨,对小说中复仇情节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具有戏剧性、紧凑性,情感更加显得珍贵和难以捉摸。《呼啸山庄》从小说到电影,两种不同的艺术演绎,展现出不一样的魅力,小说使得人们对故事人物牵肠挂肚,电影使得人们真情流露、感同身受。

[参考文献]

[1] 韩国华,熊立久.人性的扭曲与复苏——电影《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剖析[J].电影文学,2009(18).

[2] 刘斯敏.爱恨共辉煌——《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创作赏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 张学义,李方木.论《呼啸山庄》中复仇的可接受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9(04).

[4] 龚玲.略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01).

[作者简介] 杨鹏(1981— ),男,吉林四平人,硕士,平顶山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英美文学。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