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人物个性构建特色探析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27日 02:11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奢尚网 » 品牌

黄成湘+田丽恒

[摘要]动漫《蜡笔小新(クレヨン新ちゃん)》在日本影响相当大,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也广受欢迎。该剧对人物个性的构建颇具特色。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蜡笔小新》中人物个性的构建特色。(1)通过人物身份错位来刻画个性。(2)通过对逻辑思维的巧妙运用来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3)运用日语语言本身的特点,营造出独特的语言氛围,展现其个性。(4)运用儿童对语言本意的曲解来表现人物个性。

[关键词]日本动漫;《蜡笔小新》;人物个性构建

由臼井仪人创作的漫画《蜡笔小新(クレヨン新ちゃん)》于1992年被拍成动画片,尽管该片在问世初期,由于小新这个人物形象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其不适合给儿童观看,受到了来自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批评与抵制,但批评之声最终还是盖不过欢迎之潮。该片不仅在日本广受欢迎,其影响还扩展到了韩国和中国等国家。韩语版、汉语版等不同语言版本的小新相继问世。在中国,小新这个人物不仅很受小孩欢迎,大人们也对其情有独钟。很多经典台词甚至成了中国“80后”和“90后”的口头禅。据统计,2008年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日本动漫作品当中,《蜡笔小新》排名第九,[1]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那么,这个小小的“小新”究竟有何魅力,会受到如此的青睐?笔者认为,小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个性是其受欢迎的一大因素。那么,该剧究竟是如何构建“小新”独特的人物个性的呢?

小新被称为“最‘无耻的小孩”,也是最个性张扬的时代卡通人物之一。可以说,顽皮、可爱、特立独行、富于幻想是其性格特点的几个关键词。同时,他还有几个与其年龄不相符的个性特征,那就是“成熟”“好色”“无耻”。那么,他这些复杂的个性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呢?宋家玲在谈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时提到:要注意表现人物个性化的动作、个性化的语言。[2]一言一行是人物个性的最好反映。下面,就从小新的个性化言行来分析其个性构建的特色。

(一)运用人物身份的错位来刻画人物个性

剧中主人公小新的话往往会让人捧腹不止。究其所以,在很多场合下,要归结于小新说的话本不该是他那个年龄段的小孩说的。剧中的小新是一个三到五岁(该片很长,年龄有跨度)的正在上幼儿园的小孩。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虽然已经能够比较清晰正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了,但小新的语言在很多时候是超出了他本身的年龄范围的。也正因为如此,才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如一看到漂亮的姐姐,他会像大人一样去作自我介绍,去问对方喜欢什么等等,这一系列的“搭讪”行为,会让人分外注目,捧腹不止,这同时也凸显了其“好色”的人物个性。

再如,小新跟他妈妈有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小新,让你补英语是希望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小新:我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妈妈:你输什么了?

小新:遗传。

类似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这展现了小新个性中“成熟”的一面。这其实是该剧的一大特色。即把编者想说的一些话,通过小新,亦即让其披上小孩的外衣说出来。这样,既达到了幽默诙谐的喜剧效果,又在某种程度上让人在哈哈一笑的过程中体会到编者想要向人们传达的深意。可谓一举两得。

(二)巧妙运用不同的逻辑思维

这里所谓的不同的逻辑思维有两种情况,即小新借用大人的逻辑思维和直接运用小孩的逻辑思维。这两种方式的巧妙运用都可以塑造其不一般的人物个性。

先看小新利用大人的逻辑思维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整件事情又体现出其小孩子顽皮的个性。请看以下场景:

小新:妈妈,公园有个阿姨好可怜啊,我想帮助她。

妈妈:小新真有爱心,那就给她10块钱吧。

过一会儿,小新拿着一根香肠回来了。妈妈问:咦,你怎么拿去买香肠了啊?

小新:那个可怜的阿姨就是卖香肠的啊。

这段对话里,小新先是以大人的逻辑思维发话,做出要献爱心的假象,博得妈妈的同情,拿到钱后,就拿去买香肠吃了。这实质上是利用了大人的思维方式,但体现的是小孩的本性。正是通过这样一个非常规的表达方法,将小新的那种顽皮劲展现无遗。

另一种情况就是将小孩的逻辑思维运用到极致,让对方哭笑不得。小孩的内心世界是独特的,不同于大人,而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差异,通过巧妙运用,可让两者碰出灿烂的火花。

如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幼儿园吉永老师因为有事要晚到一点,园长代其照看一下小新所在的班。由于园长(男性)长得有点威猛,又戴着墨镜,看上去有点像黑社会老大,与温柔漂亮的吉永老师相比,反差比较大。看到大家有些惧怕自己,为了缓和气氛,园长说大家可以提任何问题来了解自己。大家都不敢问,于是,小新毫无惧色地开始了他那一连串让园长哭笑不得的发问:

小新:你有没有把人扔进过东京湾?

园长:没有。

小新:那你有被人扔进过水里吗?

园长:没有。

小新:那你想把正男抓去扔一下试试吗?

园长一脸苦恼地说:天啊,根本就不听我说话。我不是那种可怕的大叔。

小新根本不管园长的回答是什么,继续着自己天马行空般的猜想:你身上的文身是什么图案的?

园长开始有些急了,说道:我没有文身。

小新:是很大的吗?

园长稍带委屈地回答道:都说了我没有文身。

小新:是北极熊吗?

园长无奈地答道:怎么可能会是北极熊的文身呢?

小新:噢,那是熊猫?

园长几乎要疯掉了:都说了没有文身!

小新:那你敢不敢证明给我们看啊?

这时小新开始带头大喊:证据!证据!证据! 别的小朋友也一起喊。万般无奈下,园长只好答应。脱掉衣服,证明自己身上没有文身。正在这时,迟到的吉永老师冲进了教室,看到的是园长赤裸裸地站在大家面前……

这一段对话,将小孩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富于想象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不闻不顾园长的回答,只顾自己一个劲地展开联想,发出令园长难以招架的提问,将小新那种无视一切、顽皮又可爱的性格表现得很到位。

(三)巧妙运用日语语言本身的特点,营造出独特的语言氛围,达到凸显人物个性的效果

日本家庭成员之间在出门的时候和回到家时都有固定的寒暄语:

出门时,走的一方会说:“行ってきます。(我走了。)”在家的一方会说:“いってらっしゃい。(走吧。路上小心。)”

回到家时,从外面回来的人会说:“ただいま。(我回来了。)”在家的人会说:“お帰り。(你回来了呀。)”

这种寒暄语是日本社会从小孩到老人是人人熟知的,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然而,到了小新这,却总是不那么顺利。他每次都要把顺序弄反,即自己出门时他会对在家里的妈妈说:“いってらっしゃい。(走吧。路上小心。)”自己回到家时他却对在家里的妈妈说:“お帰り。(你回来了呀。)”听到这样违背常识的话语,我们会不禁开怀一笑,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小新顽皮的个性。

再如,日语中零食的说法为:“おやつ”。而小新每次想吃零食时,都会对妈妈说想要“おつや”。这是将一个单词里的两个音位置互换了。将“やつ”前后音节互换位置变成“つや”后则成了另外一个意思,即“灵前守夜”。可以说这种正话反说的特点实际上贯穿了该剧的始终,成为一种“小新体”式的语言风格。这恰恰很好地表现了小新与众不同的个性。

(四)巧妙运用对语言本意的曲解来表现个性

很多语言具有不止一种意思。由于小孩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

如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新一家准备出去野餐,早上爸爸妈妈忙着做出发的准备,小新也嚷着要帮忙。爸爸就让他把便当放到车上。于是小新就去做了。结果等到了目的地,准备吃午餐时才发现,便当不见了。原来,小新按照爸爸的指示,将便当真的放在“车的上面”(车后备箱上),在行驶过程中,便当不知何时从车上掉下去了。爸爸的原话是“車に乗せとけ”(放车上),正常理解下肯定是将便当放到车里,而不是“车上”。但小新却理解成后者的意思,并且把便当就放在了上面。只有小孩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而这也恰恰体现了小新的性格特点: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小新故意曲解对方的意思。如下例:

为了参加幼儿园运动会,各个班都要学习一套舞蹈动作,小新班也在学习,老师不在,风间自告奋勇地出来要教大家跳舞,正当他自我陶醉自己的舞姿时,发现小新也在一旁乱跳,于是风间很生气地对小新说:你跳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舞啊?!小新听后,不急不躁地说:谢谢你的夸奖。风间一听,大跳道:我没夸你!小新又道: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嘛。风间气急败坏地道:我没有不好意思!小新:那你是什么意思?风间被问得一时无语。小新接着道: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的,不像话!小孩子家应该要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嘛。……

这段对话中,小新其实是故意曲解风间的意思,来一个答非所问,反被动为主动,以达到他捣乱的目的。将对方责备的话语当作赞扬来理解,那种“无耻”劲展现无遗。

总之,《蜡笔小新》这部动漫很成功,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人公顽皮、天真、特立独行、天马行空般的性格特色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鲜明的人物个性是一部动漫吸引、打动观众的有力工具。主人公小新人物个性的成功构建,为该剧增色不少。而其人物个性构建的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特别是通过富有特色的个性语言来表现个性,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剧中主人公的语言,不论是用词、语序,还是对语意、语境的理解与应用,都有他自己可以说是毫无章法的个人标准。他这种独一无二的语言标准,表现了他对成人话语规则的一种无视,表现了他对成人权威的一种无视,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成人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陈奇佳,宋晖.日本动漫影响力调查报告——当地中国大学生文化消费偏好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宋家玲.影视文学创作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3] 姜焕琴.对成人动画片的分析和思考——从《蜡笔小新》谈起[J].实践与创新,2005(01).

[4] 姜青蕾.儿童与“傻子”——管窥动画角色儿童化性格构成[J].时代文学,2010(06).

[5] 徐娟娟.动画片《蜡笔小新》中幽默话语的关联理论解读[J].安徽文学,2010(11).

[作者简介] 黄成湘(1980— ),男,广西桂林人,博士,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日语教育。田丽恒(1977— ),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日语教育。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