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影《罗马浴场》历史的另类想象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17日 12:35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奢尚网 » 品牌

[摘要]拍摄于2012年的日本电影《罗马浴场》从影片的人物造型到情节的表现方式,无一不体现着日本漫画的巨大影响力。这部电影反映了日本人思维方式的三个方面,即漫画式的思维方式、以小见大的观念以及微小的事物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观念。这三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都是日本人缩小意识的体现。此外,《罗马浴场》也折射出了日本人的文明观:其貌不扬的事物可以成为改变历史的力量。本文将通过区分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方式,来解读这部电影。

[关键词]《罗马浴场》;罗马文明;漫画;缩小意识;日本;文明观

罗马帝国作为西方文明体系的重要源头之一,其遗传基因已深深植入西方文明体系之中。据说,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重要法典——拿破仑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参照系的。罗马人发明的水泥建筑法随着欧洲的工业革命再度复兴,并扩展至全世界,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整个西方世界重要的公共建筑,特别是国家行政机构的建筑大多沿袭了罗马万神庙的拱顶风格。西方的议会制度也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元老院密切相关。罗马这一词连同其所包含的历史意味,很容易激起现代人无穷无尽的想象。拍摄于2012年的日本电影《罗马浴场》(Thermae Romae),体现了当代日本人想象历史的方式。本文将以区分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方式,来解读这部电影。

一、《罗马浴场》与漫画

《罗马浴场》改编自日本的同名漫画。漫画是日本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人气颇高的漫画在改编后被搬上银幕的情形可谓是屡见不鲜。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大众文化视角来囊括漫画这一文化现象,这样做,会限制我们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因为,即使是远离大众文化的日本纯文学作家,其作品中也会流露出漫画的意境。说得极端一些,漫画是日本人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伴随着雄壮的背景音乐,两匹马拉的罗马战车穿越了金碧辉煌的凯旋门。接着,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繁荣喧闹的集市。这样的场景在好莱坞拍摄的罗马题材的影片中,屡见不鲜,早已符号化和程式化了。拍摄气势恢宏的场面确实不是日本人的长项,以小见大才是日本电影的特色。接着,一个被解雇的垂头丧气的建筑师登场了,他的主要工作是建造公共浴场。这个建筑师的经历将和下列历史背景有关:公元二世纪初是皇帝哈德良统治帝国的时期,这位皇帝很少待在帝国中心城市罗马,而是在广袤的帝国境内四处巡游,甚至到达过埃及。众所周知,巡游是古代统治者向各地民众宣示权力的重要方式。生性残暴的哈德良皇帝,深知笼络民众之道,修建了数量众多的公共浴场。公共浴场成了民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小商小贩也从中觅得无限商机。然而,随着罗马帝国财富的增加,公共浴场越来越奢华,败坏了社会风气。被解雇的建筑师Lucius就是因为拒绝建造过于奢华的公共浴场而被解雇的,他觉得罗马的公共浴场应该回归早期的简单实用的风格。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中,突然,浴池底部的空洞冒出一股强大力量将他吸入,在挣扎中,他浮出水面一看,一群老人正在冲澡。他觉得这里的每一样事物都很新奇,用来舀水的塑料盆,占据一面墙壁的镜子,神奇的灌肠状的淋浴头。

罗马人征服者的意识深深地嵌入了建筑师的内心世界。他将初次看到的日本人称为扁平脸的民族(显然,扁平脸是黄种人的基本体貌之一)并且认为这个民族是罗马的奴隶。因为建筑师并未意识到他已经身处另外一个时空。建筑师被眼前的简单实用的浴场惊得目瞪口呆,认为这个浴场符合他一直所追求的风格。于是,他暗下决心:既然这些扁平脸的奴隶们所在的国家已经成为罗马的属国,征服者当然有权吸收属国的文化。因此,他要把这种实用浴场的建造方式带回罗马。然而,时空错位的征服者意识使他内心备感屈辱,这些扁平脸的奴隶们竟然能造出这样实用的浴场。身为罗马征服者一员的他,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挫败感。就这样,他不知不觉地又被时空隧道带回罗马帝国。他开始仿造这些扁平脸的民族的浴场,大获成功。只不过是柴火取代了锅炉,奴隶取代了机械。这位建筑师的“奇思妙想”传到了皇帝哈德良那里,哈德良便召见了这位建筑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皇帝已经模仿建筑师“发明”的浴场中的一些构想,如在浴室的墙壁上镶嵌一张维苏威火山的风景画,然后熄灭所有的灯光。这样,这幅风景画所反射的月光星星点点,仿佛维苏威火山笼罩在满天繁星之中。罗马时代的庞培城曾被维苏威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所掩埋,直到18世纪,才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重见天日。据说,庞培城中保存了一幅维苏威火山的镶嵌画。

二、超时空的文化传播与历史的另类想象

此后,建筑师又多次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穿越隐秘的时空隧道,来到现代日本,并将越来越多的文化事物带回罗马帝国。然而,他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旅行的跨时空性质。此时,罗马帝国遭遇到了重大危机,北方边境的莱茵河附近遭到蛮族越来越强烈的攻击。北方的蛮族,按照罗马凯撒大帝的叫法,被称作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包含了今天德国人的大部分祖先以及英国人与法国人的部分祖先。罗马帝国在随后三个世纪的最终崩溃,与这些北方蛮族持续不断的攻击密不可分。罗马军队的伤亡越来越惨重,无数的伤兵得不到救治。此时,建筑师为罗马帝国遭遇的不幸忧心忡忡,便拜见哈德良皇帝,要求在战场上修建温泉浴场(当然,这也是通过跨时空的方式从扁平脸的民族那里学来的)。然而,建筑师却是以当时帝国内另一重要政治人物——安东尼的名义提出这一建议的。对于这一点,皇帝哈德良早已察觉到了。建造温泉浴场的人是建筑师在日本多次遇见的女性漫画家及其四位父老乡亲,这位女性早已爱上了建筑师。她卷入时空隧道来到罗马帝国之时,四位父老乡亲也不小心被时空隧道带入罗马帝国。于是,她和四位父老乡亲一同指挥罗马士兵,进行了变通,发出了战场地面下掩埋的地热资源,把温泉浴场的计划改造成了桑拿浴场。无数饱受伤病和困乏折磨的士兵在桑拿浴场中迅速恢复了活力,将来犯的蛮族击退。罗马帝国由此转危为安。这个桑拿浴场的名义建造人——安东尼获得了哈德良皇帝的青睐,摆脱了到边境区域做行政官的命运,成了下任罗马皇帝的人选。反倒是原本被哈德良皇帝指定为皇帝继承人的养子,由于纵情声色,且对哈德良皇帝建造简单实用的公共浴场、替他收买民心的建议敷衍了事,最终让哈德良皇帝大失所望。最终,他的命运与安东尼发生了对调,被派遣到帝国边远的地区充当行政官,并最终死在那里。影片中的这段内容是有着历史根据的。

在时空穿越的过程中,简单实用的日本浴场竟然止住了罗马帝国的颓势。实际上,罗马帝国在哈德良皇帝之前,就已经在与北方蛮族的战斗中遭遇了重大失败。这次战役发生于公元1世纪,这些打败罗马人的蛮族甚至被近代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视为德意志民族的祖先。也就是说,从公元1世纪开始,罗马帝国扩张的步伐就已经放缓了,直至三百年后的灭亡。罗马帝国为何灭亡,至今没有定论,据说有几百种学说去解释这段历史。历史学家卷帙浩繁的论证和争论不休容易使人生厌,人类需要获得某种超越性的东西。显然,只有人类的想象力可以胜任这一角色。《罗马浴场》对于历史的想象,正是对渴望超越性事物的人性的回应。那条时空隧道,象征了人类历史的隐秘关联。也就是说,当代日本的浴场超越时空,改变了罗马帝国的历史。

三、《罗马浴场》与文学

《罗马浴场》的群众演员大体上是欧美人,细细分辨的话,其中不少人应该是意大利人——一群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心统治区域以及众多文化遗产的现代民族。显然,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而整部影片的主演,全部都是日本人。其中,建筑师的扮演者——阿部宽是日本偶像派影星,据说高挑的身材与线条分明的五官是与他四分之一的美国血统有关,不过,他本人却否认这种说法。另一位配角,纵情声色且处处为难建筑师的政治家是由北村一辉扮演,他的面庞在日本人当中也是较为端正的。也就是说,在主要演员的配备上,影片也是考虑了外貌因素的。长相与大陆民族较为接近是选人的标准之一。然而,整部影片有着浓厚的日本文化特征。比如,建筑师执著于简单实用的公共浴场,反对当时罗马社会四处弥漫的奢靡风气,认为这才是罗马公共浴场应有的样子。为此,甚至变得对妻子都冷淡起来了,妻子以要孩子为理由多次要求建筑师同床,可建筑师就是沉浸在如何改进公共浴场的问题中而整日冥思苦想,以致于妻子和他的朋友通奸了。这一场面即使是被建筑师抓个正着,他似乎并不在意眼前的奇耻大辱,依然沉思于如何像“被征服的野蛮人”(事实上就是日本人)那样建造一个实用的浴场。日本电影在表现人的认真执著精神方面可谓是走极端:妻子与奸夫赤身裸体就在眼前,居然熟视无睹。在当代日本作家的笔下,确实有一些类似于建筑师的男性人物形象:妻子都跟着别人私奔了,却还一如既往地微笑着面对社会,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日本文学中也不乏这种类型的人物。如长篇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中就出现了一个寺院的住持,他曾和一位小学女教师结婚,但女教师与昔日的同事之间依旧艳闻不断。女教师在这类消息弄得尽人皆知后,就逃到城里面去了。而住持却“并未失去温和的微笑”。由此可见,无论是电影,还是文学作品,都可以用来表现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我想,面对着同样的尴尬场面,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保持镇静的。但是,日本的文艺作品却偏偏喜欢表现这种极端类型的人物,这是日本人的美学观念使然,还是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使然,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对于任何类型的文艺作品来说,表现(模仿)生活本身比道德评判更重要。成功的文艺作品往往不是那些充斥着道德评判的作品,而是那种最能够再现生活以及人类(个人的或民族的)内心独特感受的作品。

简单实用的日式浴场使罗马士兵迅速恢复了元气,打退了北方蛮族的入侵,罗马帝国也因此转危为安。为此建筑师受到哈德良皇帝的嘉奖,并在无数臣民面前获得了皇帝的赞誉。以穿越时空的方式,21世纪的日本浴场竟然改变了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的命运,这是整部电影最为精彩的部分。然而,这部电影毕竟是日本大众文化的产物,故事结局落入俗套是在所难免的。在电影结尾部分,身着和服的建筑师突然从现代日本的河道中涌出,他在现代日本社会的恋人——一位曾经穿越时空来到古罗马,并帮助他走出精神困境的少女,惊奇地看着建筑师。这大概在暗示我们,在21世纪的日本,一对超越时空的恋人正在享受着美好的恋情。

四、结语

电影《罗马浴场》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影片,鲜活地反映出了漫画在日本大众文化中所具有的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也体现了日本人典型的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此外,《罗马浴场》也折射出了日本人的文明观:其貌不扬的事物可以成为改变历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英]理查德·詹金斯,编.罗马的遗产[M].晏绍祥,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古代罗马[M].冷杉,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

[3]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卷)[M].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7.

[4] 周平,主编.日本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 [韩]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马宵月(1982—),女,河南安阳人,硕士,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