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近年来被很多导演改编成了电影,其中就包括《疯狂边缘》。在这部影片中,作者的创作风格被完美体现了出来:时空转换、平凡人的生活、荒郊野外、生态女性主义等。这些特点被杂糅在这部影片中,刻画了西蒙、佐治、安妮、牧伦先生等角色,通过安妮与佐治的乱伦之爱、西蒙与佐治的亲情与爱情的较量而展开,让人们在厚重浓烈的氛围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伦理人情以及人在面对自然与社会禁忌的重压之下的一种绝望与无奈之情。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疯狂边缘》;伦理;人情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是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10月10日,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给她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门罗迄今为止出版了13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可谓是“短篇女王”。《疯狂边缘》这部影片就是根据门罗1994年的一个短篇A Wilderness Station改编而来,由安妮·维伦担任导演和编剧,主要刻画了三个主人公情感的纠葛,亲情与爱情的较量,在沉重而寂静的野外荒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感大戏,电影的结局又恰恰说明了人在当时社会伦理之下的悲剧收场,而女孩却似乎收获了新的爱情。笔者从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伦理人情入手,阐述其中两个男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再探讨佐治与安妮的这段乱伦之爱,以及佐治与安妮的结局,最后研究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一、影片《疯狂边缘》的创作风格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创作特色通常是以荒郊野外的溪流之地为故事主要发生的背景地点,以城郊小镇的平凡人的生活为写作题材,以沉重严肃的笔调来刻画一些令人难忘的角色。《疯狂边缘》也不例外。安妮、西蒙、佐治、赛德、牧伦先生,这些角色无不有着悲剧色彩。影片中大篇幅的场景都是发生在荒郊野外,与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包括兄弟俩砍树盖房子、无情的火灾等,有些事人们是无力与自然抗争的。成长、婚姻、爱情、死亡,这些熟悉不过的字眼都被作者以生态自然的方式显露出来,在自然气息浓厚的景色之外,意蕴令人震撼。
影片是以时空转换的手法进行的,这也是艾丽丝·门罗创作的常用手法,现实生活与回忆打乱,重新组合起来,这在小说与电影之中是可以表现得很精湛的。影片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现世界,打开了另一个认识世界的视角。
二、《疯狂边缘》中的西蒙与佐治
西蒙与佐治的矛盾与争斗是影片中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把剧情引向高潮的转折点。西蒙与佐治是亲兄弟,同时也是情敌。西蒙野蛮而粗鲁,佐治正直而温柔,西蒙与佐治因为安妮而陷入了争斗,最后佐治为了要与安妮在一起,把亲哥哥亲手杀掉。亲情与爱情的较量成为影片最大的看点。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人情。安妮为什么爱佐治而不爱西蒙。当初,西蒙从修道院把安妮选出作为妻子,安妮非常开心,她要为西蒙生孩子,奉献一生。可是在接触的过程中,他们渐渐产生了矛盾,安妮发现了西蒙的野蛮与粗鲁,不拿自己当人看,而是当做发泄性欲的玩物,他趴在安妮的身上像野兽一样寻欢,全然不顾安妮撕心裂肺的叫喊与疼痛,最后因为嫉妒佐治的才华,而对安妮大打出手。这样的男子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也注定得不到安妮的爱。相反,佐治就是一个很会做人的男人。他心疼安妮,尊敬女人,他在山坡上对安妮说过: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会尊敬你的。当西蒙像野兽一般伏在安妮的身上做爱的时候,安妮的叫声让佐治痛不欲生,有一次他终于忍不住了,在外面叫喊,而初次引发了兄弟俩的矛盾冲突。
不错,西蒙与佐治的冲突都是因为安妮而起,佐治杀掉了西蒙也是因为他想和安妮在一起。但是安妮只是争夺的工具,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兄弟俩的性格千差万别,安妮与西蒙的不合适以及安妮与佐治的情投意合,这些发展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正是由于影片中的人情的巨大差异,刻画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都在说明着一个道理,亲情最后是敌不过爱情的,爱情才是一切冲突矛盾的罪魁祸首。
三、佐治与安妮的乱伦之爱
佐治与安妮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开始由于得不到而显得尤为珍贵,后来得到了,却由于杀人的阴影磨灭不掉而不可能在一起,最后佐治还是和别人结婚了。最后的舞会,让人印象深刻,安妮跑去和佐治跳舞,对他说那个孩子就是他的,但是由于出生不合法,所以就说是西蒙的。可见,当时的社会对于乱伦的爱情是不予以承认的,因为坏了伦理。而伦理又总是由于人情的无奈而被人们所违反。在现今社会,乱伦现象都被人们嗤之以鼻,更不用提及上个世纪。安妮在西蒙的野蛮与不尊敬的举止中,渐渐失掉了对于西蒙的爱,而与佐治在建筑房子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而佐治与安妮的偷情最后被西蒙发现,于是兄弟俩大打出手,西蒙在打架中不小心撞翻了油灯,油灯点燃了稻草,他们试着扑灭大火,但是已经无力改变这个局面,他们的成果在一夜之间被摧毁。第二天,西蒙执意要去砍伐树木,重新建造房子,他的偏执使他送了命,佐治用斧子砍死了西蒙,在几天之后,穿着西蒙的衣服回来了,同时带回了西蒙的尸体。
佐治与安妮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在一起了。在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生活之后,佐治向安妮坦白他的罪行,最后他由于不能面对其兄弟的死,而选择了离开。而安妮受不了这种生活,逃离了荒野,才有了电影开始那一幕。他们的爱情可谓是疯狂的,也是绝望的,因为在伦理人情的社会禁忌下,他们的爱情都是不可能长存的。
四、佐治的婚姻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发生在教堂里,刚开始影片并没有告诉我们结婚的双方,让我们误以为是安妮和佐治的幸福结合,最后当看到安妮抱着孩子与牧伦先生坐在那里、看到佐治抱歉懊悔地回头,观众就全明白了。可能,观众会骂佐治是一个负心汉,但笔者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下,乱伦是被法律禁止的,人是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超出法律道德伦理的界限去做事,即使是做了事,也要掩藏得好,他心里是爱安妮的,但是他敌不过社会的禁忌,到最后,佐治与安妮还是没有在一起,但是却有了一个以西蒙女儿的身份出世的小孩子,预示着佐治与安妮爱情的结晶,预示着一个新的希望。
在影片中,有一个牧伦先生,是一个发生在时空转换线索中的现实的人,也就是说,他撑起了影片的一条线索,他通过调查近乎癫狂的女人安妮的犯罪线索,而渐渐地挖出了回忆,引领了影片的情节的发展,他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却不是男主人公,却是安妮最终的幸福归宿。
在医生与牧伦先生检查安妮身体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对话暗示了牧伦先生的婚姻走向了终结,他与他的妻子分开了,而在调查安妮的犯罪事实中,他发现了这个女人的很多优点,很多值得爱的地方,他不忍心起诉她,他也觉得佐治与安妮的爱情的不易,最后他把作为证据的信件烧掉,而以证据不足为由,放掉了安妮。他放弃了自己的破获第一个杀人案的立功机会,而把希望留给了这个可怜的女人。这不仅是爱上了她的牧伦先生的意思,同时也是作者的用意。接下来,笔者就阐述一下作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五、影片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在电影《疯狂边缘》中,深刻体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艾丽丝·门罗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少女为主角,描写女孩的成长、婚姻、爱情故事中的种种悲剧,通过大自然与女性的描写,表达了她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放女性的深切愿望。在这里,伦理人情体现为一种作者所倡导的对女性的生存的关怀,即所谓的女性人道主义。作者在这部作品《疯狂边缘》中,将拯救者赋予在了佐治与牧伦先生的身上,将反女性主义者赋予在了西蒙身上。
佐治在荒野中给予了安妮很多的照顾,他看不惯他的哥哥西蒙如此粗鲁地对待弱女子安妮,他听不得安妮疼痛地惨叫,他与安妮嬉戏,逗她开心,安妮只要有佐治在,就是开心的。因为在当时那个社会,女性的权利是很微弱的,女人嫁给了男人,就要像男人的财产一样,被男人当做玩物,仅仅当做发泄性欲的工具,在西蒙看来,女人是成不了什么事的。而佐治却不一样,他心疼女人,尊敬女人,是因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才华,他能够讨女人喜欢。安妮在小溪旁的帐篷边穿着粗布裙子,做饭的场景,是非常迷人的。安妮的遭遇表现了在父系制社会,女性由于自身的体力弱点而不能像西蒙与佐治那样去砍伐树木,去建筑房子,只能做一些轻体力的活动,这就导致了男人把女人当做玩物的命运。而作者描写一个个这样悲惨的女子的通奸行为,是想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就是女性在被压迫的同时,内心对于命运的抗争和对自由平等的强烈渴望,这在安妮、佐治、西蒙的爱情中得以体现。
而影片发生在荒郊野外的大自然中,傍河而居,伐木造房,风景纯朴秀丽,女人勤劳美丽,这就给女性主义加上了生态的标签。女人与自然,在人类史中,是有渊源的,是融为一体的。女人就像是大自然,男人接近女人,是被女人的自然气息所吸引,是征服自然的表现。而艾丽丝·门罗的作品则充分体现了自然、女人二者的完美结合。
六、结语
乱伦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他们的爱情孕育出来的结晶也不能够以合法的形式出世,只能以西蒙孩子的名义,这无疑是可悲的。原来,亲情敌不过爱情,而爱情最终敌不过上层建筑的法律、道德、伦理禁忌。这也许是情感之中最大的悲哀。而引领本片线索的牧伦先生,却是给安妮一个美好的希望。影片以安妮满身伤痕地出现在荒郊野外的雪地上为开头,并伴随着时空转换的雪与火的交替,沉重得令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最后以牧伦先生与安妮含情脉脉地跳舞为剧终,这就暗示了牧伦先生是安妮的归宿。牧伦先生对于安妮的疼爱表现在,当医生想去性侵安妮时,他表示了严厉阻止;当他发现事情的真相时,原谅了安妮,选择了证据不足不起诉,保全了安妮的自由。可以说,牧伦先生是作者极力塑造的好男人,作者把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与社会的伦理人情结合在一起,力图表达女子在社会中的悲惨命运,以及女子对于自由、平等的渴望。最后的结局不仅是牧伦先生的愿望,也是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愿望,就是寻求自由。
《疯狂边缘》这部影片中的乱伦之情以及亲情与爱情的较量都在讲述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人情的相处。如何相处,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无奈之处,不仅仅是对于女性来说。笔者不是要着重说明爱情是一切祸乱的根源,而是要说明在感情的较量与社会禁忌的重大压力之中,我们能够发现人性的一些东西,或者说是本能,哪怕能够找到一点点,也达到了作者的期许了。
[参考文献]
[1] 张芳.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艾丽丝·门罗研究述评[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06).
[2] 李洪辉.艾丽丝·门罗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3] 贾梦姗,贾小娟.雅俗共赏——“短篇女王”艾丽丝·门罗作品研究[J].作家,2012(09).
[4] 宫萍.苏格兰文化对爱丽丝·门罗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
[作者简介] 董全悦(1978—),男,山东即墨人,硕士,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旅游英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