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观研究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16日 15:24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奢尚网 » 品牌

[摘要]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伟大的励志类型的电影,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和演员威尔·史密斯的第一次合作,就将这部电影塑造成为票房、口碑俱佳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中将美国富翁克里斯·加纳早年落魄的生活经历呈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详细分析发现电影的原生态魅力,从“以人为本”的环境中找到“幸福”所在。电影中导演与演员通过亲历合作,刻画了人类在追求幸福路上的各种辛酸经历,所以研究“幸福观”即是研究人的奋斗历程,最终给读者呈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当幸福来敲门》;幸福观;进取;奋斗

每个成功人士在早年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痛苦,没有这种痛苦的“侵袭”,幸福也终将不会降临面前。《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或许在许多人身上都发生过,在人生的落魄阶段中,我们感觉不到任何幸福,但电影中加纳最终用自己的进取、奋斗精神和实际行动迎来了属于自己家庭的幸福。“成功永远给有准备的人。”上帝之手伸向了加纳,那这种幸福又是怎样实现的?我们又该怎样看待电影中的幸福观?下面将作出详细讲解,以供参考。

一、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简介

年轻的克里斯·加纳用自己所有的积蓄购买了大量新型医疗扫描仪器,不久,他发现这种仪器的销售市场无法在短时间内被打开,妻子琳达和儿子克里斯托弗因此跟着他受尽生活磨难,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他寸步难行。他的推销之路受阻,妻子琳达必须同时打几份工养活一家人,儿子克里斯托弗只能在一家便宜的华人托儿所里度过他的童年学习生活。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股票行业非常吃香,加纳意外结识了一家著名股票公司的高层领导托斯特尔,他竭力用自己的特长打动托斯特尔,他执著的精神与“快速拼凑魔方”的本事确实震撼了托斯特尔,于是托斯特尔向领导推荐了加纳。此时的加纳正在面临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困境,他又因没钱触犯了经济法被捕。但是当他面试成功之后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实习工作当中,这个股票公司的实习工作就是引进更多的客户,20名实习者通过竞争剩下一名可以正式进入这个公司工作。于是,他没日没夜地学习业务内容,逼迫自己更加勤奋地工作,他的工作精神有目共睹,但是短时间内他还没有实现拉动更多的客户加盟,加纳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幸福感。

加纳并没有放弃,他在破产的日子里,领着自己的儿子“转战”各种场所寄宿,他也用实际行动与超凡的口才打动了太平洋贝尔电话公司老板,将他及他的手下发展成了股票公司的长期客户。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优异的考试成绩与骄人的工作业绩让他成功胜出,他最终成为股票公司的一分子,他和家人的幸福生活由此被开启。

二、电影呈现出来的进取与奋斗精神

电影用克里斯·加纳的个人奋斗精神塑造了“痛并快乐着”这一人类现实感受,真正的幸福是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来获得的,所以电影本身的价值就在于“进取”“奋斗”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加纳在电影中进行了自述,电影中他说出了自己的四个人生阶段——搭公车、冒傻气、疲于奔命、幸福。琳达因为再也受不了这样的困难生活而离开了他,儿子克里斯托弗年龄还小,需要人照顾,所以加纳在争取更好的工作时还要努力照顾好自己幼小的儿子。他在这个社会中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也没有太多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现实理想,所以他只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创造追求幸福的机会。他执著地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几乎就要吃不上饭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股票公司给他的实习机会,虽然在实习的半年时间里他不会获得半点报酬,但他决心为自己和家人赢得更好的未来。他定好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之后,就不再冒傻气,他开始追赶时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疲于奔命中,又隐藏着一份追逐理想的快乐心灵。生活中的他,无论多么落魄,都会用自己幽默的语言与聪明的办法征服儿子的幼小心灵,他鼓励儿子“勇敢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不用管别人怎么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勇敢、乐观、进取之精神瞬间注入他的灵魂当中,加速了他迈向幸福之门的脚步。

三、电影对幸福观的认识

电影中的“幸福观”是动态的,正如加纳本身疲于奔命的现实状况一样,无论他生活在什么环境当中,遭遇了怎样的苦难,他都将当下的实际行动坚定自己心中追求幸福的权力。好莱坞励志类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电影也同样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不论阿甘遭到怎样的打击,他都会用自己的执著之心树立信念,最终获得了成功。安迪在监狱中度过了几十年的苦难生活,他遇到了许多折磨,但是他有一个追求个人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安迪默默地付出,用谨慎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对待每个人、每件事,最终也成功跻身于自己的理想生活当中。《当幸福来敲门》同样用一个奋斗故事传达了人的个人进取精神的伟大。

幸福是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幸福,但是如果只是“想”,而没有“行动”,也许这个权利终将会与我们擦身而过。在加纳身上,他对幸福不仅是“想”,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去获得这个权利。生活之艰难并没有击败加纳,幸福之感也并没有时刻都降临他的生活当中,已经告别年轻时代的加纳身上背负着对家庭的责任感,所以他不能停止自己奔跑的脚步,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也许这就是他当时心存的“幸福观念”。“心怀希望就有了希望”,如果加纳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实习机会,他心中没有巨大的成功希望督促着他前进,他也许就会被生活中的各种打击压垮。于是他给自己树立一个工作目标,这个理想闪闪发光,帮助他在黑暗的环境中读书学习,催促着他勇敢迈出人生的每一步,这种理想之光坚定了他的信念,他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幸福已经降临了,他在争取的道路上已经获得了成功,幸福之所以称为幸福就在于它会不断考验人的斗志,也会无偿地赠给人巨大的斗志。

克里斯·加纳为了“讨好”自己的领导,愿意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他们,不论他处在怎样的紧张工作环境当中,只要领导一个要求,他都迅速地完成,虽然他在完成某件事的时候经常受到各种阻碍,但是他都能应付得了。半年的时间里,他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业务能手,为公司拉来了更多的客户,他就是用这种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给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机会。他疲于奔命地找寻容身之所,他用自己无私的关怀之情感动着克里斯托弗,这些努力都不会白费,因为他给别人带来了幸福感,别人也会用自己的行动支持他、鼓励他,甚至无私地帮助他。最终他顺利通过了考验,上帝之手伸向他,他从20人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惟一的成功者,当加纳回头看时,当初那些苦难与冷遇同样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幸福,没有搭公车、冒傻气、疲于奔命的经历,怎么能获得最后的幸福呢?所以人生不是每个阶段都是辉煌的,只有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铺好路,树立更大的信念,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去争取,才能够获得成功。

电影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用人物故事揭示了人类对幸福的认知感,幸福感不再是一个“比较级”,而是一种高昂向上的人生动力,感受不到幸福存在的人,就没有充足的精力以及乐观的精神去奋斗,而至于终老于自己做的梦中。加纳没有因为生活的窘迫而陷入一败涂地,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个人价值,有机会去赢得胜利,所以他没有放弃任何机会,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他流的每一滴汗都是值得的,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上帝用更大的幸福回报他,这是他自己争取来的,没有借助于别人的巨大帮助,他更没有奢求别人会给他钱财等物质让他过上好日子。幸福来敲门,叩开加纳的家门,它如期而至,来得又是那么突然,让加纳没有一点心理准备,这时的他格外幸福,在许多个微笑着的白领身边经过,他看到了自己同样幸福的生活及将来,他为自己鼓掌喝彩,明媚的阳光终将凝驻在他的脸上。

四、幸福与磨难共存的电影构架体现

“幸福”和“磨难”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是没有品尝过幸福的滋味,也就不懂得什么是磨难,同样,没有经历过磨难,就无法珍惜幸福。当加纳因为没有钱财支付房租,他不得不从家搬出去;当他还不起银行贷款,又不得不进入看守所受罪;当他因暂时不能给公司拉进客户的时候,他又必须用紧凑的时间发挥自己最大的精力去争取。这一切困难都没有让他放弃向上发展的信心,因为加纳想到自己的付出终将会收获成功,所以他最终修好了医疗扫描仪,他给公司成功拉入了众多实力客户,他用优异的成绩争取到了股票公司的工作机会,磨难只要没有将他打败,幸福最终也将会降临到他的身边。

导演为了给加纳塑造一种紧张的生活,让他疲于奔命,在美国的大城市中游走,但是旁边是繁华的高楼大厦,周边人士都是百万富豪,自己却只能领着孩子寄宿在收容所里。这种视觉上的巨大差异让他几乎看不到幸福的存在,但是他知道,穷人和富人既然挨得这么近,他就一定能够从苦难境遇中跨越到幸福天堂中,只要进行适当的努力,给自己寻找一个假设“磨难”到“幸福”之间的桥梁,他就很快能奔向那个属于他的幸福之中。幸福,我们是如此想享受它带来的那片刻温柔。当我们苦苦寻找幸福的时候,或许我们已经错过了许多原本幸福的时刻。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获得所谓的幸福时,你才发现幸福原来很简单,简单得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我们需要变得更加勇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过多模仿别人,我们就是惟一的,只有我们勇敢迈出属于自己的一步,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听见幸福来敲门的声音。

五、结 语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表现了克里斯·加纳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的遭遇,他经历了接连不断的巨大打击,但是当他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白领人士之后,以前那些痛苦的经历变成了他成功路上的重要踏脚石。本文从电影中人物故事的演绎中捕捉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观”,苦难成为加纳获得幸福的重要“帮手”,苦难虽然没有给他打任何招呼就来临了,但是幸福也会在他不经意间出现,他的智慧与能力帮助他成功,他的伟大决心与高昂的斗志使他赢得最终的幸福,美好生活永远不会画上句号。

[参考文献]

[1] 杨蕴玉,胡荣荣.美国人的行为趋向:《当幸福来敲门》的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08(21).

[2] 马晓晔.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11).

[3] 刘秀娟.影片《当幸福来敲门》解读[J].电影文学,2010(11).

[4] 李涛.“盒子”里的幸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盒子”的象征[J].新闻爱好者,2009(10).

[5] 杨蕴玉,胡荣荣.美国人的行为趋向:《当幸福来敲门》的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08(21).

[6] 齐云燕.忍受生活逆境 品味人生幸福——浅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01).

[作者简介] 程春燕(1979— ),女,四川达州人,硕士,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