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本土电影”的界定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15日 00:07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奢尚网 » 品牌

[摘 要] 在“全球化”语境下,各国受到新帝国主义文化侵袭,为保留文化异质性特征,“本土文化”的呼声高涨,同时 “本土电影”的概念也被提出。可学术界对“本土电影”以及“区域性本土电影”的概念却界定不明确。本文在界定“本土文化”以及“中国本土电影”概念的基础上对“新疆本土电影”进行了界定,认为只有新疆电影人创作的能够深入展现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内涵、性格情操、内心世界、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伦理观等特质的影片才是真正的“新疆本土电影”。

[关键词] “新疆本土电影”;“中国本土电影”;“本土文化”;新疆电影

“本土文化”“本土电影”以及“中国本土电影”“云南本土电影”“新疆本土电影”等概念经常被提及。可是,笔者发现学术界对“本土电影”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新疆本土电影”的界定更是模糊不清的,这给学术研究带来困惑。因此笔者试图对“新疆本土电影”概念进行界定。

一、“本土文化”概念的界定

现代汉语关于“本土”的解释是:(1)故土,原来的生长地,本乡本土。(2)指殖民国家本国领土(与所控制的殖民地相对而言),也指一个国家所有的领土。(3)指本地的土壤。[1]60很显然,“本土”属于多义词。这就需要考虑“本土”所用的不同语境。因此我们就需要来了解“本土文化”概念提出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新帝国主义极力把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思想信仰强加给其他民族,他们试图以各种方式消解着本土文化的身份特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使本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全球性通过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同质化来压制本土,并把这种压制冠以总体和普遍的美名。”[2]在面对文化身份消失的危机情况下,一些国家的强烈的民族情绪被激发,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呼唤“本土文化”的呼声高涨,“本土文化”开始被广泛使用。从“本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看,“本土文化”是与“外来文化”相抵牾的,因此强调的是“故土,原来的生长地,本乡本土”。而“本乡本土”指“(1)家乡;(2)本地。”[1]61所以,“本土文化”也就是“本地文化”或者“家乡文化”。

理解了“本土文化”中“本土”的意义,还要明确“文化”的含义才能清楚“本土文化”的含义。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的界定含义不尽一致。有人认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价值,经由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实现过程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制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3]可见,文化包括了人类价值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所以,本土文化应该指的是本土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它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本土性主要强调的是价值观念层面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如本土人独有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

二、“中国本土电影”概念的界定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受到重重冲击。中国电影人面对种种冲击,提出了“中国本土电影”的概念。这些电影具有强烈的中国本土意识、民族立场、文化记忆,凸显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审美心理、价值观念。这些电影不是机械模仿西方电影表层的叙事模式或简单地将中国的元素诸如京剧、汉服、武侠等作为文化符号,而是深入开掘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审美心理和价值观念。如《秋菊打官司》《那山 那人 那狗》《霸王别姬》《三峡好人》《一代宗师》等。这些影片虽然题材不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展现了中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审美心理以及民族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念。相反,有很多中国题材的影片就只能被称作“中国电影”,不能被称为“中国本土电影”。如《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赤壁》等,这些影片虽然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标签符号(中国古装武侠影片),却没有真正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没有真正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心理特性、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如影片《无极》表面上在展示中国“无极世界”里的变幻莫测,但是由于缺少了对东方文化辩证思维精神内涵的理解,使得这部影片徒有“中华文化之虚壳”却缺少中华文化精神之内核而呈现出一种飘忽虚无的虚浮,更缺乏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定位和评判,因此使得这部本应承载深厚中华文化精神的影片显得怪异而滑稽,因而也被人嘲笑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此外,《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片面追求艺术表达方式的新奇或者情节的离奇曲折而缺乏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心理、价值观念的尊重,或多或少迎合了西方的文化观念,因而缺少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支撑而显得底气不足。特别是影片《赤壁》,虽然想要再现三国“赤壁之战”这段中国人尽皆知的历史传奇,然而在创作中却把魏、蜀、吴三国“逐鹿中原”这部英雄史诗演绎成了东方特洛伊的“三角恋”,虽然迎合了西方民族的审美立场和审美心理,但是却丝毫没展示出中华民族独特含蓄蕴藉典雅的审美心理,更是歪曲了中华男儿的英雄情怀,曲解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判断,背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因此,这部影片也不能称之为“中国本土电影”,而只能属于假借中国题材宣传西方文化观念的中国电影。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中国题材的电影都是“中国本土电影”,有些中国题材的电影只能是“中国电影”。

综上所证,判断“中国本土电影”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文化特征:一是由中国本土人员有意识创作的,经由具体的本土情境(地方化或在地化)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立场的中国电影;二是这些中国电影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生命方面,始终坚持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立场,强调了“中国化”和“民族化”的立场,强调中华文化民族性的发扬;三是这些电影除了表层运用地道的中国元素,包括京剧、方言、乡土色彩、日常习俗、港岛风情、三峡移民等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之外,影片还重在挖掘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独特的审美心理以及独有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怀。只有符合以上三方面特征的中国电影才能够称为“中国本土电影”。否则,就只能算是中国题材的中国电影。

三、“新疆本土电影”的界定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种同一性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而这种差异性就是每一个地区文化独有的本土文化特征。诸如地理分布遍及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边疆地区,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通过电影开掘出这些地域文化资源,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区域本土电影”,诸如“云南本土电影”“西藏本土电影”“新疆本土电影”等。这些边疆题材电影在地缘学意义上是对整体“中国本土电影”的丰富与补充,因此很值得研究。在研究之前必须界定清楚这些电影的概念与内涵,比如“新疆本土电影”。

界定“新疆本土电影”必须区分出它与“新疆电影”的差别。“新疆电影”就是指以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故事片的统称。新疆多民族的人文资源和独具风格的地理面貌是电影的宝库,因此诞生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新疆题材的经典影片,诸如《哈森与加米拉》《冰山上的来客》《天山红花》等,这些都是“新疆电影”。“新疆电影”其实就是新疆题材影片的统称。它既指新疆人自己创作并摄制的新疆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也包括其他省区摄制但由新疆人首创和主创(编剧或小说原作)的反映新疆题材的故事片,如王玉胡的《哈森与加米拉》;当然还包括其他省区的人创作的新疆题材的故事片,如《冰山上的来客》《天山的红花》《肖尔布拉克》等;其他省区创作而由新疆人摄制的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故事影也属于新疆电影。而“新疆本土电影”就特指由新疆本土创作者作为创作主体而摄制的反映新疆人民生活的故事片。“新疆本土电影”的主创人员多是新疆本地人,选择的题材也是反映新疆本土人民的生活。而由其他省区人员作为主创、摄制的反映新疆地区生活的故事片只能属于“新疆电影”,如徐克导演的《七剑下天山》。

综上所述,“新疆本土电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新疆题材的电影,如果新疆人创作的非新疆题材的影片,既不属于新疆本土电影,甚至不属于新疆电影。如天山电影制片厂虽然是生产“新疆本土电影”的主阵地。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些非新疆题材的影片,诸如《红玫瑰与白玫瑰》《夜盗珍妃墓》《文帝杀舅》《小客人》《浪人》《黄金缉私队》《喋血金兰》《地狱追踪》《女杀手》《京城劫盗》《狂心灭情》《股市婚恋》《澳门追凶》《三国孔明》《曹操》《狗皮膏药》《李逵传奇》《给小姐保镖》《生死情缘》《我们结婚吧》《为你疯狂》《陌路情恋》《滴血的秘密》《欲望的代价》《浪漫樱花》等,这些既不是“新疆电影”,更不是“新疆本土电影”。其二,主创人员必须是新疆本土创作者。对于访问学者式的“他文化”者来说,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文化对他们来说就会有“陌生化”的效果,他们并未真正了解新疆独有的地域文化,他们以外来者的身份进行创作,相对而言是从旁观者角度审视着本地区各民族的历史、宗教和现实状况在创作中难免将受众导入一种新疆题材电影猎奇的误区,以民族服饰、民俗风情作为卖点而误解了新疆本土人民的文化精神、审美心理、生存观念等,不能真正反映新疆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所以将这些“他文化”者拍摄的新疆题材的影片排除在“新疆本土电影”之外。

“新疆电影”与“新疆本土电影”是一对从属关系,“新疆本土电影”是“新疆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新疆本地人从主体位置出发才能切入到新疆题材的电影创作的文化精髓,这是保证新疆人自身文化身份特征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才能真正创作出独具新疆地域特色的电影,这些电影能够深入挖掘出新疆历史文化传统,能够真切感受新疆现代人的精神脉搏,能够反映新疆人独特的审美情绪和价值观念,不猎奇、不夸张、不渲染,不以所谓的“异域风情”来作为卖点,而是以熟悉的眼光来展现新疆人民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这样的影片才是“新疆本土电影”。

综上所述,新疆本土电影不仅仅是新疆题材的新疆电影,而且这些影片能够深入挖掘新疆各民族的精神内涵、性格情操、内心世界、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伦理观等特质。要想拍摄出真正的“新疆本土电影”,电影人必须真正了解新疆的地域文化,所以说只有真正了解新疆文化的新疆电影人创作出的具有新疆独特地域性特征的影片才属于真正的“新疆本土电影”,而那些不了解新疆文化而专门注重异域猎奇和单纯展示新疆风情的影片就只能是新疆电影,而不属于新疆本土电影。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 王峰.对全球化与本土文化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01).

[3] 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2.

[作者简介] 吴玉霞(1973— ),女,陕西南郑人,文学博士,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艺术学。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