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爷、你爸、你奶,你妈都比你潮

发布时间 2018年05月22日 16:12    编辑:fashion    来源:YOHO!BUY有货 奢尚网 » 品牌

说起历史,人们总觉得历史等同于过去的群雄割据,飞机大炮,或者是晦涩的典籍,乏味的教科书,和日常生活八杆子打不着。

其实并不。历史学中专门有个分类,叫做文化史。大众的文化活动决定了其时代的社会思潮和集体记忆。而且他们的潮流勇气和潮流代价是今日的你不敢想象的。

简单来说:你爸妈年轻时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都是历史的侧面反映。

所谓 " 衣着决定命运,发型左右人生 ",只要把潮流的变迁看明白,你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无时无刻不沉浸在一场可歌可泣的历史潮流中。一切事物都逃脱不了历史的进程。

现在的小伙,只要花大价钱把 gucci、givenchy 使劲儿往身上套,就能打着 " 时尚潮人 " 的 title 浪荡在大街小巷。

但在 60、70 年代则不同,那是一个政治决定一切,一切都是政治的年代。不光有钱买不到潮流,就连 " 潮流 " 本身都是一个不该存在的落后概念。当时服装,无所谓流行,只是一种阶级意识的体现,什么身份穿什么衣服。

简而言之,革命时代的造型大概只分两种,军装、工装。当时是全民学兵,穿一身军装是最体面、最潮流的衣服,加入部队穿上军装的你,将会得到异性爱慕的眼光。所以可以理解《芳华》为何小萍要偷一身军装照相。

△ 革命年代,穿军装的青年是最潮流的青年," 不爱红装爱武装 " 就是当时最时尚的口号。

△ 65 式陆军军装,革命时代大众向往的战衣。图片来自: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ince 1949 Ground Forces

但是在那个年代,军装也分三六九等,像小萍们穿的绿色军装是普通的 65 式陆军军装。比绿军装更高贵、更体面的是传说中的 " 将校呢 "。" 将校呢 " 指的是 1955 年授衔时发给将校级军官穿的大衣,数量很少,能够拥有这套衣服说明你家是跟着主席纵横天下的老革命。

△ 彭总实力演示将校呢穿法

而且将校呢纯苏联式风格,用料很足,十斤来重,抗风防扎,穿上去十分有型。如果再配上一把抗战年代缴获的日本军刀,那你将成为那个年代的潮流圣人,一身装备站在街头,蒯大富见了你都得夸一声帅。所以冯小刚在六十岁的年纪还在老炮里忘情 cosplay 年轻时的时尚 icon,你看看,时尚给人的影响真是难忘。

△ 穿了将校呢,站在时代 c 位,右边的刘海小哥想把这身衣服扒下来据为己有

但是那个时代是极其单调的,除了军装之外,普通男男女女只能穿蓝灰色的工装。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穿着的印象就是 " 一群蓝蚂蚁 "。百姓们在服装风格上,趋于 " 大一统 ",但凡挑出一点,就会被定义为阿飞。

人人 " 服从 ",就是那时服装与时代关系的最精准表现。

△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80 年代,世界资本和文化从南方涌入。

当几十年如一日穿着宽大蓝制服的内地人,看到大街上出现了奇装异服的海外华人,不亚于一次时尚大地震。虽然不只是香港人,但他们把这些洋气的华人统称为——港客。

这也难怪,从 1976 年香港长篇电视剧《狂潮》看,演员们的穿着和大陆人民相比,只能用 " 潮爆 " 形容。

△ 年轻时的发哥,能令无数姑娘失眠

老百姓在惊讶中华儿女竟然能穿得如此洋气的同时,内心想变身花蝴蝶的欲望也破茧而出。

80 年代,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潮男形象是这样的:穿着长领白衬深,把衬衫塞进高腰喇叭裤里,戴着蛤蟆镜,梳着飞机头或者烫个爆炸头,留着长鬓角。

站立时必须把胯扭向一侧,然后叉腰。

要想潮流值碾压村口王二狗,就必须提上一个双卡收录机。

△ 拿着收录机笑嘻嘻的二狗子终于练出了二头肌

潮女们也开始穿上颜色更为显眼的裙子。

一人一副蛤蟆镜,一生一世姐妹情。

△ 谁的毛最卷,谁就是大姐

△ 80 年代敢于烫头的也是至尊潮人,1986,北京某胡同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国民时尚触觉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变化,还有一半归功于影星的影响。

改革开放,电视机入驻千家万户,小青年们可以通过小小的窗口了解外面的世界,西方和港台的文化时尚迅速进入大陆,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

香港的《上海滩》,台湾的《庭院深深》,日本的《望乡》,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内地的《庐山恋》...... 都在影响着中国年轻人们的审美。

△ 忍不住想来一句: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

特别是电影《庐山恋》,剧中女主角张瑜在 82 分钟的电影里,展示了 43 套衣服。画家帽、蛤蟆眼镜、百褶裙、花衬衫、热裤、露背泳装 ...... 造型五彩缤纷,成为当下姑娘们的潮流启蒙。

张瑜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带货女王。

△ 纯纯的眼神,潮潮的靓女,挠得小哥哥心里好欢喜

年轻人们看了这么多潮服,那么问题来了,从哪里可以买到呢?在 80 年代初,头脑灵活的小青年们都去深圳这样的开放口岸去倒货,只要倒到内地,就能发财,他们被称为 " 倒爷 ",是潮流先锋,也是第一批富裕的人。

△ 1985,北京三里屯,倒卖潮服发财的倒爷,笑得多开心

但是在 80 年代玩青年潮流还是一定风险的,时代环境的忽紧忽松,行为打扮过于超前可能会翻车。玩的过潮,经常会被主流定义为失足青年,流氓,分分钟被抓去蹲笆篱子(此处不展开详述了),所以当年的潮人都是勇敢者的游戏。

△ 土味蹦迪在八十年代初很可能被定义为流氓,运气不好赶上清污运动可能会接受再教育

80 年代末,中国潮流再次加速。一部美国电影《霹雳舞》击中了中国青少年的躁动的灵魂,中国青少年被压抑的荷尔蒙找到了喷射的出口。

霹雳舞英文名本叫 "breaking",不知道哪位中国潮人将其翻译成 " 霹雳舞 ",一下显得又潮又硬。酷炫的舞风,激昂的舞曲,再搭配潮流的服装,霹雳舞俨然成为表达自我意识和反叛思维的首选。

△ 霹雳舞受欢迎的原因除了酷,还有好把妹

一个叫陶金的哥们,就因酷炫的舞风被称为 " 中国霹雳舞第一人 "。那会的晚会,只要表演单中有淘金的霹雳舞节目,前面演出的相声演员一上台就会被轰下去。

△ 虽然叫摇滚青年,但是里面的舞蹈是 breaking

" 舞出你的青春,跳出你的骚劲 " 成为当时青年潮流最强音。

二十年后,据潮人彭磊回忆,霹雳舞流行之后,全北京的小青年都疯了,小伙子们纷纷在小公园里抢占了老头们练太极的场地,拼命练着 " 传电 " 和 " 太空步 " 的动作。霹雳舞潮人的经典装备就是:爆炸头、头上系上红绳、霹雳手套、叼烟。对了还必须穿上匡威高筒帆布鞋。即使大招不到位,只要穿得有面儿,你就是舞台中央的最闪耀的 king。

《鬼吹灯》中黄渤就是当时霹雳舞潮人的典型装备 △

△ 没有匡威穿上双星和飞跃也是可以的

女孩们则流行一种踩脚的紧身连体裤。曼妙的曲线从此冲破陈规,展现在大众面前。当时的时尚信条就是,连体裤可以外穿,只要够活力,扭的够欢就是时尚。

△ 先暂且不说土不土,反正妈妈是不用担心脚脖子受冻了

霹雳舞作为一种新潮事物,在 90 年代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传播到各个城市和乡镇。早期孙红雷在中国霹雳舞明星艺术团的表演,就深得大众喜爱。街道办的大妈都纷纷询问这小伙子到底是谁。众人回答道:刘华强!

△ 霹雳刘华强,欢庆对疯彪集团决定性的胜利

到了 2000 年,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老百姓能很轻易地通过上网冲浪了解到全世界文化及潮流。

穿奇装异服在爸妈眼里也不再是流氓的象征,青年们也慢慢从单纯的模仿,变成用自己的穿衣喜好定义时尚。那会的潮流爱好者,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不管你兜里有没有钱,你都有资格追求世界最新潮。

而且到了互联网时代,中国潮流一个两大特点:1、没有主流潮流了,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切潮流,无论他是朋克风、金属风、嘻哈风、原宿风、港台风、还是老干部中山装。2、你穿成什么样,也都没人管你了,更不会给你扣一个帽子。

从此开始进入了时尚的自由时代,你可以否定他们的审美,但不能抹杀他们的自由。

△ 九十年代末,脑浊乐队主唱肖容亮相西单

△ 早年的北京说唱团体 " 隐藏组合 ",那酷劲儿可不是套一件烂大街的 supreme 能搞定的

小青年们买不起也看不上商场里的时尚品牌,喜欢自己弯门盗洞找到一些外贸原单店或古着店,在一堆垃圾布料中淘到一些国外潮牌。

2001 年中国入世,让外贸贩子们进口外国商品更加便利,小青年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凭借着青春的荷尔蒙肆意发挥搭配功力。一言以蔽之,敢穿即胜利。

△ 早年的上海说唱组合 " 竹游人 ",印满英文字母的 t 恤必须长到膝盖才够 real

而有点条件的小伙子,都会跑到香港 " 水货铺 " 淘一淘尖货。

美国潮牌 supreme、 stussy 、undefeated,日本潮牌 bape、neighborhood、visvim 都在这个时候被广大青少年所熟知。

但那时的青少年对 " 潮流 " 大多处于模仿阶段,对其背后的文化和制作所知甚少,只希望自己看起来比较酷。这也让很多人感觉,难道中国潮流,永远都是靠外部输出吗?有没有可能产生本土的自发潮流?

△ 木村拓哉这件 BAPE Sheep Leather Down Jacket ,当时在国内卖到 15000 天价

外来文化不仅丰富了潮人衣橱,同时也提起了潮人创造的欲望。在近代史中,洋务运动追求师夷长技以自强。这句话套用在中国时尚史中同样适用。

潮流史也是历史,和科技史一样,不仅需要睁开眼看世界学世界的魏源林则徐,还需要自主研发的詹天佑、钱学森。

在不断学习国外潮流观念之后,国内一些潮流爱好者也开始做出属于自己的时尚。中国大陆开始出现一些由中国设计师设计并主理的品牌,被称为 " 国潮 "。

可是 " 国潮 " 却在一开始就面临着重重问题,导致看客都不禁发问: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属于自己的 " 潮牌 "。

不可否认," 国潮 " 出现初期,一直背负着抄袭日潮的骂名。

从藤原浩、NIGO 等先锋人物,到 NBHD、WTAPS 等日潮品牌的佼佼者,日本潮流文化对 90 后这一代潮人的影响实在太深,。

究竟是我们 " 技不如人 " 还是 " 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国潮真的比国外品牌差吗?

探其根源,就是国内缺少 " 潮流文化 "。

除了潮流文化的缺少," 国潮 " 还面临着门槛低,从业者鱼龙混杂;成本高,资金量限制品牌发展;规模小,渠道拓展弱等问题。

口碑上也一直与款式花里胡哨,版型粗糙,做工堪忧等质量问题挂钩。

如何做好 " 国潮 ",困扰着每一位希望为 " 国潮 " 出一份力的主理人们。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