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年,上海塘山路 41 号出现了一家名为义昌橡皮制物厂的工厂,生产一款名为 " 八吉 " 的套鞋。这款鞋子不仅名字有东洋气息,连制造它的工厂聘用的也是日籍技师。
随后几年,它虽曾濒临破产,但还是生存了下来,并于 1934 年更名为正泰信记橡胶厂。时任胶厂经理的薛铭三,想要通过品牌重塑,来体现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畏艰难的毅力和勇气,并为 " 八吉 " 发起新名称和商标的征集活动。
毕业于杭州美院的袁树森,设计了一个包含弯弓搭箭的古希腊勇士形象以及 " Warrior" 字样的商标,因贴合当代青年人崇尚勇敢、想做勇士的心态而成功当选。而 " 回力 " 之名,也源自 "Warrior" 一词的音译,并蕴含 " 回天之力 " 一意。
袁树森也因此成为回力鞋的设计师,设计了日后获得国家银质奖的 565 回力球鞋。直至今日, 这款球鞋仍是回力旗下一款非常受欢迎的产品。
▲和飞跃款式相似的回力鞋 WD-2 ,图自贴吧
1935 年,中文 " 回力 " 和英文 "Warrior" 商标正式注册,作为运动鞋的品牌," 回力 " 正式问世。
薛铭三对回力的改造并没有止步于名字和商标,他一方面带领团队对布面球鞋技术进行改进,并打造流水操作的生产方式以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采取大胆的宣传推广手法。
1948 年,回力刚推出新型的弓形特制球鞋,由于正值 " 全运会 " 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他们不仅买了一块大型广告版,甚至雇飞机从空中飞撒宣传单,风头一时无两。
那时的回力就跟耐克一样,一直以来都与中国的专业运动员保持密切的关系。从解放前的全运会,到为中国篮球队设计的 565,再延伸至其它运动类型。
▲女排队员郎平与回力技术员沈松林研究产品
在设计过程中,回力会邀请运动员和设计师一同讨论运动鞋的设计。郎平、周晓兰、陈招娣等女排运动员都曾到工厂和技术人员交流,并最终穿着回力鞋在 1984 年拿下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冠军。
除了运动员,热爱回力的还有一群 " 拿白粉笔为回力白鞋化妆 " 的年轻人。对于学生来说,上体育课或是参加运动会必须得换上回力鞋。而对于成年人,回力也是运动时少不了的装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疑是回力最辉煌的时代,销售曾高达 8 亿元人民币,既获得专业运动员认可的装备,亦是让寻常百姓都想悉心爱护的 " 潮 " 国货。
改革开放后,国外涌入一大批运动品牌,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潮流新品。而在国内,更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催生大量民营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单是制鞋企业就有 3 万家,其中 1/3 为胶鞋厂。
回力鞋作为身处上海的企业,却比外地开放得更晚。一般外地企业在 1983、1984 年就告别了集体经济,自主建立销售网络,但回力却慢了 10 年才 " 入行 "。
到九十年代中期,回力鞋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甚至有一段时间,在大城市里都没法找到回力鞋,只有偶尔在批发市场的小摊上才能看到。
从 1994 年开始,胶鞋公司旗下的七家工厂以一年一家的速度关闭。回力是最后一家,最终在 2000 年正式宣告破产。
所幸在于," 回力 " 这个商标转至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保全,并由华谊(集团)投资 80%、经营者群体投资 20%,共同组建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2006 年底,20%的经营者持股退出,回力公司成为华谊集团独家投资的全国有子公司。
这时的回力将生产部分工作包给了其它工厂,并以批发的方式销售。这个模式虽为回力 " 续了命 ",但却令其失去了对市场的控制力,一方面利润过低,另一方让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产品。
2008 年," 精灵王子 " 奥兰多 · 布鲁姆被拍到在片场脚蹬回力鞋(见下图),随后在国内掀起 " 国货 " 球鞋风潮。同年奥运会期间,蒙古国总统、比利时王储、丹麦副首相等国外政要,都来到北京商厦选购回力球鞋。
这些信号都为回力带来的希望,并在国内外加强了推广力度。
2010 年,回力更是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和零售商,并获世博会安保员用鞋和保洁员用鞋内部招募订单,回力手绘鞋还进入世博会场馆展示。在这期间开张的上海平凉路旗舰店(这也是回力的首家旗舰店),也迎来排起长龙的顾客。
在世博会之后,大约有 800 多个加盟商找回力谈开店合作,这时候,回力才开始从原来的批发模式转为授权经营模式,并定期研发推出新款,款式数超过 5000 个,系列也有 200 多个。
2010 年到 2014 年,回力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平均增幅分别达到 28% 和 33%。
回力的低端鞋之前都是采用硫化工艺,现在产品质量提升后会用到冷粘工艺,在材质上会更多地采用真皮。此外,回力还将智能穿戴设备作为下一个突破口。
2016 年,回力设计了四款概念鞋:雨鞋不仅防水,拆下鞋底就能变成救生圈套在手上;休闲鞋底下装了八个轮子,累的时候就能变身平衡车;鞋子内安装定位芯片,可以防止孩子老人走丢;有独家专利技术的 " 回力撑 ",安装在鞋底内,可以减震保护脚踝。
未来回力还将衍生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紧跟时尚风潮、高附加值的中高端系列产品。不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恩祈强调,品牌升级并不意味着对低端产品的放弃," 回力很清楚那些价格较低的产品才是支撑回力漫长生命力的要素之一 ",因此,消费者还是能找到 " 物美价廉 " 的老回力身影。
在张恩祈看来,已经 90 年的 " 老 " 回力有着自己特质,还得慢慢来,但最重要的是,它并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