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奢华的布景,没有身材曼妙的超模,没有国际大牌的加持,这样的内衣秀,有人想去看吗?
但是在2016年纽约时装周上,就有这样一场内衣秀,配置少得惊人,邀请的也都是从未上过台的素人,却受到上千人捧场,以及路透社这样重磅级的媒体关注。
台上这些霸气侧漏的模特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乳腺癌患者,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身上的癌细胞甚至扩散到了乳房外,时日无多。
但她们仍撑着高跟鞋,自信十足,在舞台上毫不羞涩地展示着,身上那专门为乳腺癌患者设计的内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乳腺癌或许是一种存在感极低的疾病。但其实在中国,
每1000名55岁以上的女性当中,就有1人会成为乳腺癌患者。
蔡琴、汪明荃、姚贝娜、安吉丽娜·朱莉都曾患有乳腺癌,只是我们对它平时很少关注。
Dana Donofree是这些内衣的设计师,曾在2010年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彼时离她28岁的生日,还差一天,而在两个月之后,她本要与男友步入婚姻的殿堂。
诊断结果就像是一个原子弹,一下子把Dana的生活炸的稀巴烂。延迟婚期,切除乳房,进行化疗,尽管Dana最终从癌症中痊愈,也进行了乳房重建手术,她却感觉自己不再是个普通人了,“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个破碎的女人。”
术后最让Dana感到痛苦的,是她竟找不到一件适合自己穿的衣服,特别是内衣。那些传统的带有钢丝或者模杯的性感内衣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并不适用。内衣店的店员只能递给她一些肉色毫无美感的内衣,而负责治疗的医生建议则是:还是穿运动内衣比较好。
“但我不能总是穿着运动内衣,去跟姐妹们逛街,去跟丈夫去约会啊。”医生的建议让爱美的Dana很崩溃,好几次甚至在内衣店里哭了出来。这样的状态连续了一段时间,她想:“我不能再这样每天抱怨下去了!”如果想要一件事情变得美好,那就自己动手吧!”为自己,也为了让所有同病相怜的女人,有更好的选择。”
在患病之前,Dana曾在高级时尚品牌工作过十年,”既然这样,我干脆自己建立一个品牌吧!“
她给这个品牌起名为“AnaOno”,取自于她的名字,去掉了开头的两个D,象征乳腺癌患者失去身上最美丽的器官,“但是我要证明,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很美。”
怎样的设计最美,Dana心中有数,因此她把绝大部分的时间花去了研究:怎样的设计,才是对乳腺癌患者最舒适的。
拆解传统的内衣,观察里面的设计;请来有不同需求的患者,画图,制作,调整。
她还十分心细地考虑到了:怎样的布料能延长化疗时内衣的使用寿命,怎样的缝合方式能让因治疗容易敏感的腋窝感觉更舒服。
无钢圈,无缝无痕因此成了品牌中最主流的设计。但舒适之余不失性感,处处都是用蕾丝、镂空等等打造的小心机。
所有内衣选用的都是弹性极高的布料,因为要顾忌到,那些只切除了一边乳房的患者。
Dana另外设计了一款 Miena 长袍,带有可分离的腰带和内兜,方便那些还处于术后恢复期的幸存者,往里面放入手术排水管,把多余的血液和体液,从乳房切除术后的乳房中排出,方便而优雅。
品牌网站上拍摄的所有产品照片,模特也都是真实生活中的乳腺癌患者。
Dana希望能让顾客隔着屏幕也能感到安心:不管她们有两个乳房、一个乳房、还是没有,都不会在她的网站上受到任何歧视。
Dana希望:不管是只保住了一部分乳房的姑娘,还是后来植入了假体的女性,都能继续拥有穿性感内衣,穿漂亮连衣裙的权利。
许多人觉得她是反应过激,“一件内衣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她知道,乳腺癌让患者们经受的,不仅是衣物选择上的局限,周围人或歧视或怜悯的目光,还有最重要的——由此引起的自卑、自责、不满、烦躁。
这场内衣秀,也正是对这些负面情绪的反击。
或许,他们走的台步不是最稳的,或许,他们凹的造型不是最撩人的。
但谁能说,他们不是最美的呢?
上一秒种还很羞涩,下一秒钟却气势全开。
年过半百的年纪,也充满自信地走上台来。
还有这名黑人女性,大大方方地裸露着上身的上疤痕,希望能激励有同样遭遇的女性,“你们不是孤身一人在与病魔抗争!”
或震惊,或佩服,人们喜欢上这场秀,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漂亮的设计,还有这些这些勇敢的人儿。
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性感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