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喝懂普洱茶七步曲,别再说普洱茶难喝了!

发布时间 2017年02月24日 02:00    编辑:landyliao    来源:倾城春色食材 奢尚网 » 生活

喜爱喝普洱茶的茶友一定了解现在的普洱茶市场,鱼目混杂,价格混乱,让人想喝又忘而却步。对于普洱茶,怎么喝懂,不一定所有茶友都知道,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喝普洱茶的七部曲。

第一步:看茶

茶叶外形均衡统一,压制过的茶外缘规整紧实。

近年来生产的普洱茶逐渐规范,所以茶叶中不会出现其他的杂物,而一些老茶,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靠人工筛选,可能会出现杂质

第二步:摸茶

看茶体的紧实程度,茶体紧实,则陈化速度稍慢一些。

另外可以撬开茶看茶里,有些不良商家可能会在表面撒一些等级高的茶叶,卖相好,而金玉其外,败絮其里。

第三步:闻干茶

普洱茶如果储存不当,如将茶与一些杂物堆放在一起就会串味,吸附于茶内,产生烟熏味,霉味等各种刺激的味道。

另外,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工艺如果发生失误也会产生各种味道。

第四步:开汤闻香

开汤后,先闻杯底香味,有的若有若无,有的香气飘散,有的却可以直澈肺腑,如景迈古树茶就香气飘逸持久。

有的香气则是制作中出现失误导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为采摘的鲜叶炒得很不熟导致的,而采摘的鲜叶炒时欠火候则显现生青味。

第五步:开汤观色

熟茶呈红褐色,依时间的变化而越发透亮。

生茶颜色变化更多:

色泽黄绿→酒红1~2年汤色黄绿,如儿童稚气未消→3年左右汤色金黄→3~5年汤色橙黄→5~8年汤色橙红→8~15年汤色石榴红→15~30年汤色宝石红→30年以上是为酒红,有如佳偶天成。

汤体:

透明度浑浊→晶莹剔透浑浊(汤体犹如山洪之水,悬浮物明显可见,台地茶多如此)→不清晰(汤体有如黄河之水,悬浮物不明显)→清晰(汤体有如6月长江之水,1米可见游鱼嬉戏)→透明(汤体犹如滇池之水,水生万物一览无余)→透明发亮(汤体有如云南墨江双胞井之水,凛冽且身着光彩)→晶莹剔透(汤体犹如九寨溪流之水,精致之极巧夺天工)

粘稠度:

稠度流水→粘稠流水(就是自来水样)→油状(有丝滑感觉)→粘稠(稠密极富质感)

第六步:开汤品味

品异开汤品尝,异杂味盈口,肯定有问题。

生茶:

一般异杂味有烟味(工艺中炒或者烘干时柴火的生烟袭扰)、糊味(工艺中弄糊了)、炒青味(晒青毛茶是炒干的而非晒干)、烘青味(晒青毛茶是烘干的而非晒干)、红茶味(新摘鲜叶没来及晒干,捂了造成叶梗发红)、水闷味(工艺中被雨水淋湿)、霉味(储藏不好产生发霉现象)。

熟茶:

陈香(长时间发酵产生的芳香醇的香气)

樟香(这个香气可不是一定会有的,此特殊香气有如淡淡樟木气息,肯定自然发酵时间长才能产生,当然不排除有人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

药香(芳香醇长时间发酵产生的特殊香气,也不是所有的老茶都会有的,老茶之所以更多能体现出则是首先得感谢那些老茶控们选料之初就倾注了心血,根据经验首先判定将来会出现樟香或药香并精心保存,判定失误则只会出现陈香而非樟香、药香了)

第七步:喝后之感

苦涩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称“不苦不涩不是普洱”:

酸味(加工失误会产生)→苦涩(基准味道,品饮苦或涩感化得开否,快不快)→鲜甜(不同茶区茶叶品种)

汤感指茶汤含于口中的感觉:

贫乏(汤质如若无物)→薄(汤质些许感觉)→厚(汤质厚重)→饱满(汤质充盈)

水路茶汤由口吞咽至胃中的感觉:

粗糙(舌面感觉有毛刺)→滑(舌面感觉柔顺)→丝滑(舌面感觉溜顺,难以挽留)


交流和需要普洱茶可加微信:qccs2011,我定快马加鞭,天涯海角难挡我觅茶之路!

欢迎大家转发、收藏、评论

有任何问题直接留言与小懒交流哦~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