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奶、鲜奶油制作,散发着浓郁的奶香味,松软的一塌糊涂,用手撕着一丝丝吃最为过瘾,这就是北海道鲜奶吐司。
这个吐司已经在网络流传了多年,每个热爱吐司的人都基本上做过,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问起热爱烘焙的姐妹们,你们最喜欢的吐司是什么?十有八九的都还是说它,深入人心啊!
ps:这个方子来自妃娟,感谢分享了这么美好的吐司!
做法如下
· 材料 ·
模具:600g土司模×2
A料
高粉……500g
细砂糖……15g
速溶酵母……3g
鲜奶……160g
动物性鲜奶油……140g
蛋白……35g
无盐黄油……10g
B料
蛋白……40g
细砂糖……75g
盐……6g
速溶酵母……2g
奶粉……30g
C料
无盐黄油……10g
· 做法 ·
①第一次搅拌:将A料入缸搅打至卷起阶段即可,发酵2.5—3小时。
②第二次搅拌:将发好的A料加B料打至有Q性,再加C料打至面团出现薄膜即可。
③延续发酵10分钟。
④分割成6份,滚成6个小圆→再松弛15分钟。
⑤卷擀入模(如果卷擀一次的话,成品较松软,卷擀二次的话,组织较绵细)。
⑥最后发酵至7.5—8分满,入炉。
⑦烤温:
不带盖:上火160°C,下火180°C,共约30—35分钟;
带盖:上火190°C,下火200°C,共约30—35分钟。
备注
1、此吐司烤焙弹性很高,最后发酵不要超过8分满。
2、标榜北海道风味的面包,其香浓的奶味都是加了奶香粉或牛奶酱的,其实这个配方奶味已经很足了。追求浓厚奶味的人,可以自己添加少许牛奶酱。
3、二次搅拌的面包,组织会比较柔软,保湿度也比较持久。
4、做大量时用搅拌机,少量时用面包机。
5、配方中的蛋白,用全蛋亦可,但用蛋白,组织比较有弹性,也不至抢了奶味。
关于吐司制作问题解答
自己动手做吐司之前,先来参考一下制作时常见的问题,才不会在自己遇到问题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 普通家用烤箱可以烤吐司吗?
理论上,家用烤箱都能够达到烘烤吐司所需要的温度,但是在使用之前,必须先检查烤箱的大小是否能应付吐司所需要的空间,检查时先将烤架调整到最低的位置,再将吐司模型放入烤箱中,如果是无盖的吐司模具,顶端必须与上方加热器至少有10公分的距离,因为吐司在烘烤过程中会膨胀。
● 制作吐司需不需要过筛粉类材料?
吐司不像蛋糕成品的组织那么细致,所以如果粉类材料本身状况良好,没有受潮或是虫害、结块现象的话,使用没有过筛的粉类材料对于口感的影响并不会太大,但是要注意的是,没有过筛的粉类材料在称量时会产生误差,因为粉类过筛后体积会较为蓬松,如果是以量杯或者量匙取用,有过筛的重量会轻一些。如果是直接秤重量取用材料则不必担心产生误差。
● 搅拌时候谁问如何控制?
采用如下公式:
粉温+室温+水温=53(系数)
假设面粉温度是20℃,室内温度是26℃,搅拌水温就先设定为7℃。如果搅拌好的面团温度是理想值,那此系数则使用此搅拌缸。每台搅拌缸因为厂牌和容量不一,所产生出的摩擦热能也不一样,所以这个公式的系数也不尽相同,读者可先测试过此公式,在调整至自家搅拌缸合适的系数。
● 烘烤好的吐司是不是趁热吃最好?
吐司出炉之后香味四溢,是最诱人的时候,但是千万记得刚出炉的吐司可不要马上吃喔!
因为发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存在吐司的空隙中,如果马上吃就会将这些二氧化碳吃进肚子里。不论吐司还是面包,只要经过使用酵母、经过发酵过程的成品,都应该稍微放置一段时间,等里面的二氧化碳散掉之后再食用。
除了二氧化碳的缘故,刚出炉的吐司也必须经过散热冷却,让土司形状固定之后才能进行切割。趁热切开的话,那经过一段时间吐司一定会塌掉。
● 为什么我烤的吐司孔洞都很大?
搅面团的温度若是过高,会让面团发酵过度即产生的孔洞大或气泡多,搅拌过度也会让吐司的内部组织粗糙,不细致。
● 为什么我烤的吐司会很硬?
1)烤焙时间过长导致水分流失过多。
2)搅拌生成的筋性不够,易产生老化的现象
● 为什么我烤的吐司会塌陷?
1)吐司模的间距不够,导致侧边不容易上色。
2)吐司发酵过度容易造成侧边缩腰的现象
3)没烤熟的吐司容易产生缩腰的现象。
4)添加了太多的柔性材料。适当的柔性材料可以起到润滑面筋,延缓面包老化,使面包变得柔软的作用,过多的添加会使面团过于瘫软,无法支持烘烤的迅速膨胀,造成缩腰现象。
5)出炉后未及时脱模,吐司大量的热气不能散发出去容易导致缩腰的现象。
● 为什么我烤的吐司不长个子?
吐司要求体积大,揉面必须到位,这样在发酵的过程中结实的膜才能够包裹住更多的气体。揉面不到位的面团,二次发酵时间很长也不会长个,推进烤箱也不长个。
●为什么我烤的吐司内部组织粗糙?
1)揉面不到位
2)面团发酵不足或者过度
3)搅拌或者发酵温度过高,而炉温太高或者太低
4)面团太硬
5)整形不当,面筋被破坏
● 为什么我烤的吐司表面有气泡?
1)面团发酵过度或者二次发酵湿度太大
2)面团太软或者面团搅拌过度
3)整形时内部空气没有充分排出
4)炉温太高了
·END·
版权说明:
本文为一甜原创所有,转载请联系一甜公众号。
如果大家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