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斗民族”,
俄罗斯人对酒的痴迷可谓世界闻名,
可前不久,
他们却喝出了“大事”,
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市
爆发了大规模的酒精中毒事件,
数十人不治身亡。
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他们喝的并不是酒,
而是沐!浴!液!
这当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沐浴液,
据说在俄罗斯,
这种浴液90%都是被喝掉的。
它含有高浓度酒精,
味道又苦又涩,
但还不至于令人丧命,
只是这一次,
奸商用甲醇替代了乙醇。
有报道说,
俄罗斯近10年来死亡的人
有超过20%死于酒精中毒,
没办法,
他们太爱喝酒了。
俄罗斯人会找各种理由喝酒,
他们常常说喝就喝,
整瓶、整杯一口下肚。
林荫道旁的长椅上,
公共汽车的候车亭里,
都可以是他们喝酒的场地。
有的人则干脆一路走一路喝,
醉了就直接露宿街头。
遇到警察算是幸运的,
被带到警察局度过一晚,
运气不好没人管,
在严寒的冬天,
几小时的室外睡眠
就足以把他们带到另一个世界。
不过深究起来,
俄罗斯人喝酒的历史并不长,
据说第一批酒精是意大利商人
在1428年运到俄罗斯的。
但直到16世纪,
他们才开始学喝酒,
而那时酒的酒精度一般不超过14°。
只是他们一旦喝开了就收不住,
并很快后来居上、全民参与。
到了18世纪,
彼得大帝甚至宣布:
任何农妇如果在酒馆里强行带走
她们正在喝酒的丈夫,
就必须要接受鞭行。
他们嗜酒如命或许是有原因的,
正如俄罗斯作家叶夫根尼·波波夫所说,
伏特加支撑着俄罗斯人民
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
“伏特加提供了一种真正与政治无关的私人空间,
一个可以在幻想的自由中得到放松、忘却烦恼的地方。”
而作为“战斗民族”,
他们似乎又特别需要酒。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
为让将士们祛寒暖身,提高战斗力,
斯大林批准,
每天给前线野战部队
每人派发伏特加100克,
打了胜仗还能增加到200克,
后来派酒范围又扩大到全体官员。
仅1942年12月这一月,
他们就喝光了569万升伏特加。
不过,无节制地饮酒,
给俄罗斯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
每4个俄罗斯男性,
就有一个死于55岁之前,
每年30万起交通事故中
死亡人数70%死于酒驾。
其实,
俄罗斯从100多年前
就开始了漫长的禁酒史,
然而因为牵扯的问题太多,
禁酒令颁布、撤销、颁布、撤销,
折腾个没完没了。
直到今天,
俄罗斯依然有一系列措施:
禁止各种酒类广告、严禁私酿酒,
酒精属于处方药,
需医生开具处方才能买到,
就是防止有人买回去兑水喝。
然而这样的禁令,
对穷人来说形同虚设,
他们没有条件自己酿酒,
也没钱贿赂医生买酒精。
更重要是,
超市里一瓶正规伏特加,
最便宜也要185卢布(约合20元人民币),
每个月从政府领取
两三千卢布救济金的穷人
根本负担不起。
而相等浓度和体积的沐浴液,
价格不到三分之一。
于是可怜的穷人
热衷于寻找这类酒精代用品来满足需求,
防冻液、古龙水、窗户清洁剂……
俄罗斯酒精替代品消费
占据了该国20%的酒精市场。
这一现象的背后
是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下滑。
它导致很多底层人民失业,
失业之后又找不到其他工作,
很多人在绝望之下选择酗酒度日,
用酒精让自己暂时忘掉烦恼。
觉得“战斗民族”多奇志,
喝沐浴液很欢乐?
这根本不好笑,甚至很悲惨。
这或许是国家的错,
可过上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难道他们自己
真的不需要负上一点责任吗?
福楼拜说,
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
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
产生对人生的挑战,
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一天。
而他们,
即使对现实生活有再多不满,
却从未想过
要为改变这一切付出一丝努力。
▲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